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教育 > 正文

如何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宝宝能够坐稳以后,就可以给宝宝一个吃饭的位子,可以是推车,或者宝宝餐椅。到吃饭的时间,全家人都应该放下手头的事情,围坐在餐桌旁一起吃饭,不要一个还在看电视,一个还在洗衣服什么的,给宝宝一个良好的吃饭氛围。吃饭的时候请把电视机关掉。宝宝拒绝吃的时候,不要勉强,要和宝宝解释清楚,离开吃饭的位子就不能吃东西了,要等到下次吃饭时间才能再坐上来。也不必惩罚性得饿宝宝一顿,到下次开饭的时间,该吃就吃。

西周幼儿园现正火热招生中,欢迎上我们的官网了解看看

能给我一个幼儿教育经验的文章或论文么

各大网站都有育儿方面的频道,里面的文章很多的。

走出“执拗敏感期”的误区 2008年07月28日 09:30 舜网-都市女报
  通常从两岁开始,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逐步分化,对父母的建议和指令会常常不听从、固执己见甚至开始反抗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执拗敏感期”。作为父母,要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正常现象。在面对孩子出现的一些“反抗”行为甚至是无理要求时,许多年轻父母因不了解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而走入了教育上的“误区”。

  误区一:说话不注意小节

  孩子学会说话以后,父母一些无意识的话语或玩笑,可能对孩子形成严重的误导。

  多多两岁大时,向爸爸要糖吃,说:“爸爸我想要一块糖。”爸爸担心吃糖太多不利于多多的牙齿健康,就说:“没有了。”多多不死心,说:“我估计还有。”按理说,两岁大的孩子能说出“估计”这个词,家长应该十分惊喜并大胆鼓励,但多多爸爸却未意识到自己是在与一个正处于语言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孩子讲话,随口说了一句:“你估计个屁!”这一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多多的脑海里。直到现在多多快4岁了,当听到别人说“估计”这个词时,她还不能接受,随口附和说:“你估计个屁。”可见,虽然时间过去快两年了,但爸爸当时一句不经意的话仍然深深刺激了多多幼小的心灵,并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所以,父母在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正确礼貌的用语,不要不注意小节,不然会对处于敏感期的孩子产生恶劣的影响。

  误区二:限制孩子的探索

  “敏感执拗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是孩子独立意识强烈凸显的一个阶段,家长要明白这一点,不应过多强调要孩子听话、顺从,限制他们的“淘气”行为,这对孩子正常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

  以玩玩具为例,中国的父母通常要求孩子爱惜玩具、不能破坏。然而在美国,一位教育专家指出,美国的父母如果看到孩子对买回家的玩具小汽车两三天还不动手拆拆装装,就会着急,认为孩子不懂得探索。蒙蒙在家也喜欢拆自己的玩具。刚开始,蒙蒙遭到了爸爸妈妈的强烈反对。后来,蒙蒙对爸爸妈妈说:“我想看看它为什么一打开就转,就亮。”在一次专家咨询会上,专家也向父母解释了蒙蒙的这种好奇心理,慢慢地大家也就理解了蒙蒙的想法,不再过多的限制。当然,成人也不应鼓励孩子破坏玩具,而是应在孩子有兴趣的前提下帮助他们拆装玩具、认识玩具。这样即避免了对物品的损坏,同时又照顾了孩子好奇、探索的自我意识。

  误区三:怀疑孩子说谎

  孩子到了两三岁时,当自己的意愿与父母的要求不一致时,会说一些与事实不相符的话,这时成人会以为孩子是说瞎话。其实,这是孩子主观意愿的一种表达,而并非存心说谎。在“非典”时期,回家以后,人人都要洗手、换衣服。两岁多的东东也严格遵守这些卫生纪律,还时常提醒大人要这样做。但有一天,妈妈领东东到姥姥家做客,进门后东东说:“姥姥你看,我在外面玩儿的时候,哪儿都没摸。”妈妈一听急了,觉得孩子是在撒谎,就用严厉的口气质问东东:“你再说哪儿都没摸?!”东东也不示弱,说:“就是哪儿都没摸!”一看母子俩要起争执,姥姥接过话茬,让东东再好好想一想。东东想了想说:“我是哪儿都没摸。那是昨天和姥姥在外面散步,天下雨了,我和门口的贾奶奶问了好,就回来了。我这次和妈妈出去呀,天没下雨……我还是去洗手去吧,跟妈妈出去我摸外面的滑梯了,我记错了。”在经过了一翻回忆之后,东东修正了自己的论断,主动去洗手了。

  可见,孩子在回忆表达时,会有记忆错位或以主观愿望代替事实的现象。父母不要一下断定孩子说瞎话,可以让孩子再想一想,或提供一些回忆线索,这样孩子就能逐渐辨明真相,避免和父母起争执。同时,这样也有利于保护孩子用语言表达的愿望。

  误区四:过分责备孩子的缺点

  孩子在两岁时会说话了,欢欣鼓舞的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礼貌大方,对人热情。但孩子有时偏不给面子,就是不愿意跟人打招呼。这时,父母就会教育孩子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礼貌。”而且会不断地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反复当面指责孩子这样那样的缺点。其实这样做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厌恶心和自卑心。

  西西有一段时间,也是出门后不理睬人,不喜欢和人打招呼。家里人都有些急了,这可怎么办呢?姥姥看了,先给西西讲了一个关于礼貌待人的故事——— 《小猫与小狗》,鼓励西西学习故事中讲礼貌的小花猫。然后告诫西西的父母,不要总提西西“见人不叫”,“没礼貌”的事,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这样,西西渐渐地由原来因害怕叫人而拒绝出门玩耍,变为主动要求出门,见到楼里熟悉的奶奶也主动打招呼了。

  因此,在孩子出现一些缺点时,家长不要因为着急而反复念叨,强化他们对于自身缺点的意识。那样,只能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形成较大心理压力。父母可以淡化处理,慢慢地引导、暗示,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地向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