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读小学的时候,聪二年级升入三年级,数学感觉难了我不喜欢思考,遇到不会做的题总是玩去问外婆我以前是和外婆住一起,外婆是小学老师,每次我一她作业她就会给我解答,可是我的数学成绩依旧上不去。后来有一次学加减的混合运算,我都不会做,又问外婆,外公看不下去了,便批评我一顿,说我学习不动脑子,遇到困难就想向别人求助,这次批评让我很愤怒,我讨厌外公这样批评我,于是我和他置气,我自己做了计算题,一个都没有问外婆,第二天作业交上去老师批改下来我只做对了一道题,望着作业本上的大红叉,我伤心极了。原来,离了外婆我什么也不会。就是这一次,我彻底顿悟了,在数学的学习上,遇到不会的我不会第一时间求助外婆,而是先自己想,读不懂题意怎么办?一遍又一遍的读,自己不停地琢磨,实在不会,又读题意再去看书上的例题,自己先模仿例题做然后又再去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看了这个故事以后,我相信提问的朋友应该心中有答案了,如何弄清楚题意?就是靠自己一遍又一遍的读题,慢慢琢磨题目给的已知条件,这种方法对于做应用题最是有用的,包括现在我当了数学老师带初中了,遇到应用题我总要让学生自己先去读题目,读不懂再读,一个字一个字的理解清楚别人告诉的已知条件,反反复复的去思考已知条件有什么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应用题就不是我们学习的拦路虎了。读题是一方面的,如果有的学生只是读题,没有去思考,那么读一百遍也是一样的,读题的过程中思考是很重要的,我反复强调两个字:琢磨,遇到文字应用题就是去琢磨思考,只有理解出题意图才可能把题目做对会做。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和学习是相结合的,所以,如何审清题意?我提意见就是一个是去读,第二一个就是去思考。
1. 讲解例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强调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并示范审题。2.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发现学生的审题细节,予以指正,不能含糊,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严格按要求做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