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在学习画画的过程中,除了量的积累,哪些知识点让你对绘画的理解有一个层面上的提升?

学习绘画必须要下苦工夫,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断临摹研究,这样自己的画艺才能进步。

古人不是说:温故而知新吗,绘画也是这样,只有不断地学习他人的长处,你才会有新的体会,知道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加强自己,提高自己。

这么多年,我老公也是这样过来的。每天都不知疲倦地画,画累了就看书学习,看大名家的作品,细细琢磨。

有一天,他突然把白石老人的画册拿给我看,是一幅菊花,我不知看什么?他让我看菊花的颜色,我也看不出奥妙,颜色都非常飘亮,左看右看还是什么也看不出。他指着花瓣上的地方说,你看大师着色浓淡深浅各不相同,所以画出来的才更好看。

后来,我老公再画菊花时,也用那种方法,画出来的就比以前的好看。

只要是历代有名的大家,他们的作品肯它有过人之处,都值得我们后人好好去学习研究为己所用。

所以学画画,一定多画多练,下苦工夫,然后还要不断地学习名师大家,借鉴别人的长处来提高自己,只有这么做,画艺才会提高的快。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有的人说:“量变才能质变”,也就是绘画作品达到了一定的“量”后,绘画的水平就会提高,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绘画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劳动,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但是,对于初学绘画,或者水平不是很高的绘画爱好者来说,有时,绘画的“量”即使积累了很多,如果没有一些美术理论知识,或者知识点的支撑,光靠自己去瞎琢磨,或者像某些人说的去“悟”,是琢磨不出来,也很难悟出来的。

就拿我本人学画的经历来说吧,记得刚开始画素描的时候,老师说要画出物体的“三大面”和“五调子”,这样就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了。学了一段时间后,基本能表现出了物体的立体感,后来老师又说你这个画得太实,没有“空气感”。素描还有空气感?还是第一次听到,自己就开始瞎琢磨怎么画“空气”了,结果“空气感”有了,立体感没了,因为,为了画出“透明度”,暗部就不敢画深,害怕画深以后,暗部“不透气”,没有空气感。

苦恼了好长时间,看别的同学画,看素描书,临摹,好几天才明白“空气感”的道理(知识点):排线不要太密,要有虚实变化,不要扣得太死等等。等到“空气感”有了,老师又说,你画的没有“光感”和“质感”——我的妈啊,这个怎么弄啊!刚才把“空气”解决,又来了个“光”和“质”,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真的有点难。

就只好再去看素描范本,多看别人的经验分享,再看其他画得好的同学们画,并请教老师和同学,慢慢体会到怎么表现“光感”和“质感”:对于有光泽的器物,比如瓷器、金属或玻璃器皿等,就要用细腻的线条,慢慢地过度,层次要丰富,特别是高光旁边的灰部处理,一定要细心。“质感”就是要表现出不同物体的不同特性,比如:玻璃要透明,瓷器和金属要发亮等等。而陶器因为是土烧制的,除了上过釉彩的,大多没有光泽,所以,在表现的时候,就和瓷器的画法不一样。

只有多看素描书,问老师和同学,找到画“光感”和“质感”的技法(知识点):铅笔尖削得细一点,线排得有层次一点,时间多花一点,加强灰部的层次,特别是高光边上的灰部。对于陶器的画法,笔尖可以粗一点,画得毛糙一点等等。

再从开始学习水墨画来简单聊几句。

记得刚开始学习水墨山水的时候,总喜欢用传统山水的技法,不知道怎么用墨,总是把画面画得黑乎乎的,老师说:“水墨山水”和传统山水不一样,传统山水很少讲墨的变化,而水墨山水,既要讲笔法的运用,线条的运用,还要注意墨色的变化,所谓“墨分五彩”,或者也有人说“墨分七彩”,总之,你要注意墨色的变化。

我们哪里懂什么“五彩”、“七彩”?当时只懂“一彩”。只好一边临摹,一边琢磨,又看视频,听老师讲和示范,才明白墨色的变化规律,即:用水和用墨的多少,用笔的节奏快慢等等。有时,在绘画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如果没有书本知识,或者老师的示范,光靠自己去“悟”,可能一辈子都悟不出来。

因此,绘画量的积累,只有在绘画理论知识和个人的深刻体会下,才能得到质的提升,没有绘画理论的“质”,也是没有含金量的质,最后是不会长久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疑惑虽然删除)

对于没有任何美术功底的人来说,想学习画画该怎么做呢?

在学习画画的过程中,除了量的积累,哪些知识点让你对绘画的理解有一个层面上的提升?

怎么学绘画?

相关文章:

少儿学二胡好处多,如何为少儿选择二胡?

妈咪爱亲子活动是不是挺受欢迎呢

现在到处都是网课,学生也不知道选哪个APP来看了,有什么建议?

让孩子学习画画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画画会让孩子有什么改变?有哪些益处?

怎么样才可以激发宝宝的绘画才能啊

如何引导小班幼儿画画

画画能提高小朋友的什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