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如何在欣赏中与画面交流
新美术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它通常表现艺术家某种思想和观念,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如欣赏中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牛耕》就可以对我国魏、晋时期的墓砖画进行一些了解,并知道在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绘画技法,在欣赏西班牙委拉斯凯兹的《纺织女》时中,以感受到劳动人民被压迫和阶级的不平等。由此可见,情感因素是欣赏作品的关键,如果学生在欣赏作品时体会到了某种情感,那么他的情绪就会非常激动,反应十分热烈,会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反之,则无精打采,反应冷淡。因此,在学校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的参与,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欣赏。
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我想这句话应该能给我们以启迪。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和激发,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其一是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如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古希腊雕塑拉奥孔的痛苦的表情等等,再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以此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其二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但是问题不要太多,要少而精,重点要突出。其三要以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回答 ,这一点很重要。例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这一课通过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的绘画表现,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的和谐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回想小学时的校园与中学校园有什么不同、差别在哪里,中学校园的哪一部分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在具体教学中采取室外写生课,就更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作业中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找到校园最美的景致。教师肯定的评价是兴奋的催化剂,美术教学评价应该以鼓励
我觉得如果你想进央美的话就多看央美的书,看看他们平时的作业,一般的书店都有买,央美很注重色彩感觉,多多临摹一下他们学校学生的作品就可以了,慢慢的就可以找到感觉。
特别注意的是央美的快速速写,他会规定你在一分钟之内花完一张八开的速写(单人),
多多练练
我觉得画画这个东西就是要多看书,多临摹,慢慢的就会有感觉了,当然有经济条件的在当地去比较有名的培训班学习学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