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语文教学能力包括什么?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汀先生生前曾说:“语文教学效率很低,问题很多,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可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个问题目前依然存在。

为了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现状,寻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文科“轻负担,高质量”的途径与方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下面是我对这一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必须由正确的思想作指导,不断寻求好的教学方式
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小学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此,若认识上有偏差,教学中就会方向不明。

其次,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毫无疑问,小学语文教学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相当的语文素质,包括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解、表达、观察、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等。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打好两个基础,即听说读写基础和思想品德基础,语文教学效率高不高,这是两个重要标志。
第三,必须强化效率观念。时代演进到今天,各行各业都在讲速度,求效率。效率应是教师课堂追求的目标。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三多三少(内容分析多,综合训练少;问答灌输多,启发自学少;应试练习多,知识积累少)恰是教学上少慢差费、不讲效率的具体体现,必须切实改变。

二、 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就要提高效率

以下三个方面不可忽视:
1、 精心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应利用宝贵的四十分钟,在学生能接受的前提下,给学生以最大量的知识信息),使学生由现有发展水平达到最近发展水平,从而进入新的“最近发展区”。小学生的注意有不稳定性,要选择接受知识最佳期完成新课的讲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尽量减少由于干扰而失去的信息量。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受益。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积极主动地开展思维活动,维持思维活跃状态。“学贵有疑”,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迁移的条件,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发表见解,使学生的思维与语言都得到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功效。
2、 努力吃透“两头”,抓好“双基”训练,增强教学实效。
以大纲为准绳,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大纲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规定了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的确定,教法的选择,教学结构的安排都建立在对教材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所以要提出力气化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
3、 注重智能培养,减轻学生负担。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其作用要通过较长的周期才能显示出来,语文教学同样如此。语文的教学,往往不是通过当堂做题情况就能反映出来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能光看分数,还要看学生的智能发展。赞可夫说:“智慧发展比分数更重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智能训练。
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使人终身受益。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其语文水平及应用能力就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