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球小的时候也经常被小朋友欺负,在幼儿园总有人抢他的玩具,甚至会有小朋友故意惹球球哭,有一次球球在滑滑梯,他还没有准备好,就被其他小朋友推下去了。妈妈对球球很生气,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太懦弱了,不知道还手保护自己,也许就像题主说的,这位妈妈可能也想让孩子具有“狼性”,懂得还手,那么还手就真的有效吗?
孩子为什么总受到欺负研究表明,孩子在受到欺负时的反应是他们反复被欺负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当一个孩子去抢另一个孩子的玩具时,如果这个被抢玩具的孩子不出声或者哭泣,那发起攻击的孩子下一次还会用这种方式攻击人,如果当孩子能够给予抵抗或者报告老师、家长时,那么发起攻击的孩子就会有所收敛,看起来“还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别人知道“我不是这么好欺负的”。但是,如果一味地让孩子“以牙还牙”,就有可能促使孩子从受欺负者变成一个欺负别人的攻击者,孩子的情绪会变得暴躁,难以与其他小朋友相处。
同伴交往技能很重要既然不能一味地用攻击别人的方式还手,同时又不能受欺负了就“忍气吞声”,那么孩子该怎么办呢?孩子想要和其他孩子一起愉快地玩耍,首先需要学习的是同伴交往的技能,而技能的发展一定是需要同伴交往经验的。通常,总被欺负的小孩是缺少同伴交往经验的。一个可能是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导致孩子在面对陌生同龄人时表现出不知所措,产生胆怯或者退缩的行为。另一个可能是由于家长的专制型教养方式,孩子长期以来只能服从家长,没有自己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习惯了逆来顺受。因此,在同伴的心目中,形成了一个好欺负的印象。
学会说不家长首先需要理解孩子受伤的心情,同时教会孩子一些策略和方法。比如教会孩子坚定地说“不”,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游戏,比如让孩子模仿欺负者,重现被欺负时候的场景,这时父母可以看着孩子平静而坚定地说:“我不喜欢你这样,请你不要这样”,再交互角色,让孩子感受一下说不的力量,多多练习。
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头条号或微信号。
孩子总是被欺负,不仅可能遭受身体伤害,更严重的是几乎不可避免会遭到心理伤害,这种情况必须提供强力干预和支持。
简单起见,姑且把题主所说的“狼性”理解为敢于反抗、不畏强暴、勇于反击的行为。但为了对抗别人欺负,培养所谓“狼性”是相当危险的选择,原因主要包括:
1、 总被欺负的孩子一定本身具有弱势,或是身体不够壮,或是能力不够强,或是心理比较弱,在弱势的基础上硬要抗争,闹不好会适得其反“死的更惨”,就好比你一定要羊去跟虎豹对抗,结果不难想象;
2、 假如通过培养锻炼,孩子能够变得强壮起来,这时候新的危险是孩子终于“咸鱼翻身”,转而非常容易采取欺负别人的办法应对冲突,而且会变本加厉;因为他们的经验已经烙上恃强凌弱的生存逻辑,而且有意无意的报复心会令他们更狠更硬,很难不若出祸端。
为了改变被欺负的局面,正解不是对抗,而是防御和寻求保护,这样的方式更安全也更积极。防御的最好办法不是以攻为守,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强健体魄,提高本领,块头大了力量强了对手就得掂量掂量不敢轻易出手了,这是“抗爆”的基础工程;
另外,面对强大的对手懂得采用策略,或化敌为友或逢强智取都是更好的办法,再退一步还可以暂时妥协或“打不过就跑”先走为上;
最后,每个孩子都有成为相对弱者的时候,懂得和善于求助也是重要的护身手段,及时向家长、老师和其他具有公众角色的成人比如警察、店主、公交司机求助,面对威胁第一时间寻得保护,也是一种实用的本领。
无论如何,单靠空洞的鼓励和支持绝对无法解决问题,家长要带着孩子坚持锻炼,还可以进行模拟练习,让孩子真正学会用行动去应对霸凌,并积累可供“实战”的可靠经验才行。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