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之道
一、生活无处不在
在谈到这一观点时,曹教授回忆了历史,一段极左思想带来的写作观念史:只要谈文艺创作,就认为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头,就强调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就要求作家下工厂,到农村体验生活。除了这样的生活,其他的似乎都不是生活,将生活等级化。
这样的思想观念,对学校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一段时间,北大就曾提出不培养作家。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师会认为学生写不了作文,就误以为学生没生活。其实,学生已经在人世间生活了十多个年头,我们不要怀疑学生没生活。
有生活,就可将之转化为故事。
二、学生不知写什么样的生活
既然学生有生活,为何学生写不出呢?根源在于学校与家庭,在于社会极左思想潮流。是学校、家庭在社会的专断思想影响下,提出了一些扼制学生写作兴趣、激情的教条式纲领。
写作的深度、高度困扰着师生,捆绑了学生,以致让学生丢失了流动的丰富多彩的世界,而进入了狭窄的写作轨道,妨碍学生寻找真正的生活,让学生失掉了活泼的天性、鲜活的思想。
我们要让学生记住,财富不在远方,就在身边。所需要的是关注身边的生活。
三、写作之道——个人经验
每个人都有着自我经验,为何学生写不出个人的经验呢?原因有两个:
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处在生活中而淡漠了生活,也淡忘了个人经验。
二是理性控制了经验,是教条逐步消解了经验。
前者是从物理逻辑来讲,后者是从心理逻辑来讲。
四、要有素描心态
写作源于模仿,这没错。
大凡高明的作家,都注意仔细地打量世界。《凡卡》的动人之处在于写了一封永远也无法寄出的信,其内容具体动人:契诃夫是短篇小说大师,但他的每一作品都注重细节。如《草原》“天空有三只鹬”“那先前的三只鹬又飞了回来”。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