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教育 > 正文

坚持读书给孩子听,他的阅读能力会进步吗?

我的回答是:不会!这就相当于问:我每天给孩子喂饭,他能学会自己吃饭吗?

为什么这么说呢?

1、阅读能力到底是什么?简单说,阅读能力,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成人,都是“自己看书并理解其中内容”的能力,做不到“自己会读”,就不叫阅读能力。

2、读书给孩子听,是喂饭,不是教孩子自己吃饭咱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小案例。

一位妈妈,从孩子小学起,就自己给孩子读美文,录成录音带,每天早晨闹钟一响,就放给孩子听,这样听了几年,孩子上了初中,妈妈无比崩溃地发现,听了无数美文的孩子,几乎在所有阅读题目上都拿不到分数!孩子妈妈简直是无语问苍天了:我和孩子花了这么多功夫、这么多时间,孩子的阅读能力却差得如此可怜,这是为什么啊?!

原因就在于:“听”和“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不能互相替代、互相转化。

你让孩子只读不听,孩子永远学不会“听”,就像是在英语学习中,给孩子阅读文字内容,但不做听力训练,孩子的听力就提升不了;同样,你让孩子只被动地听,不自己去阅读读文字,孩子同样也永远学不会读。

跟前面说的给孩子听美文的例子相近的,是很多爸爸妈妈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和孩子一起做“亲子共读”,但是到孩子上学,爸爸妈妈却发现,孩子自己不会读,完全没有阅读能力。这也是因为,在亲子共读中,孩子常常是被动地听大人读、听大人讲,不是由他自己主导的、主动的、自主的阅读,所以孩子的阅读能力同样培养不起来。

3、如何辨别孩子会不会阅读?当我们说孩子会不会阅读时,我们谈论的其实并仅仅是不是他答试卷时,能从阅读题目上获得多少分数,或者是他能不能确切地读懂题目。

“会阅读”,是一种能力,那么我们怎么判断孩子会阅读了,还是不会阅读呢?我们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

第一,课本上和试卷上的东西,孩子能不能读得明白、理解清楚。

如果课本和试卷都读不明白,孩子的阅读能力就很值得忧虑;如果课本和试卷读得很明白,就说明孩子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还可以。

第二,除了课本和试卷,孩子读新内容的读物的能力。

比如最简单的,一二年级的孩子,到外面的公共场所,能不能读明白一些较长的提示,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能不能读报纸,或者拿起一本适合他程度的新书就能读。如果很容易读明白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内容,就说明孩子比较会阅读,如果遇到新内容,孩子根本不想读,或者读不明白,就说明孩子的还不太会阅读。

第三,除了课本和试卷,孩子阅读多种形式的内容的能力。

比如,最简单的,小学的孩子,会不会读以前没图、读以前没见到的简单的表格、读以前没见过的操作指南之类的内容,初中的孩子,除了以前接触过的文体,能不能读评论性文章、分析性文章、内容比较浅显的科技文章、长短篇小说等等。

如果孩子接触新形式的读物没有困难,遇到感兴趣的新形式读物,能自己很有兴致地读下去,就说明孩子比较会阅读,反之,则说明孩子不太会阅读。

第四,除了课本和试卷,孩子阅读多种风格的阅读材料的能力。

比如,除了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除了故事性的、风格很感性的阅读材料,能不能读包含比较多知识的百科类图书,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孩子,能不能读那种表述非常严谨、逻辑性很强、整体风格很理性的文章。

如果能,说明孩子的阅读能力比较强,如果只能阅读很感性的、故事性的内容,其他风格都读不了、没兴趣,说明孩子的阅读能力还不够强。

真心爸爸认为,会阅读的孩子,会善于阅读多种内容、多种形式、多种风格的阅读材料,而不仅仅是试卷和考试中的阅读类题目;

不会阅读的孩子,则既不善于阅读试卷题目和试卷上的阅读材料,更不善于阅读课本和学校课程之外的阅读材料;

而且,如果孩子整体阅读能力不足,即便他能通过在学校的训练学会阅读课内和考试中的阅读内容,当接触到新内容、新形式、新风格的阅读材料时,他同样会感到困难。

所以,对于热衷于读书给孩子听的爸爸妈妈们,我们的建议是:尽早让孩子从听大人读书,进阶为自己拿起书来“自主阅读”,一点点培养和提升属于自己的阅读能力。

真心爸妈:

我们是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十一岁,一个十四岁半。出版有《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所有回答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

欢迎访问我们的头条号“真心爸妈”,浏览更多育儿文章。

当父母给孩子读书时,其实扮演的是一个示范的角色。儿童早期的主要能力之一是模仿,他模仿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这种能力让孩子在15个月时说出第一个字,到两岁孩子的词汇量大约是300字,到三岁增长3倍。孩子学习的快慢,就是由他从父母口中和周遭环境中所听到的语言的丰富度而决定的。坚持给孩子读书,那么必然他的阅读能力就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