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十而立,三十二岁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是完完全全的成年人了。大多数人在这个年龄都已经成家立业:经济独立,有自己的小家庭,有的已经为人父母,待人处世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世界观。每个人成年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对这个年纪的儿子就不要“教育”了。如果有彼此意见不同的地方可以坐下来像朋友一样多沟通,可以提建议,但不能强迫人家接受!可怜天下父母心,能理解您的心情,父母都希望孩子少走弯路,但有些事情是需要他自己去经历的,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人生啊~
儿子32了,还不听话,不知道听父母你的什么话,想要儿子听什么话,32岁了都是正常成年人了,要是不正常,你怎么让听话,傻儿子精神不正常怎么能听话,作为正常的32岁成年人,有了自己的主张和见解,那他有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想法,你错了,他为什么要听你话。
32岁了,都已经应该有了家室,你都有孙子的人了,有何原因还管儿子听你话,你32岁的儿子都管自己的儿子了。你还管的什么?真不明白你怎么想的,放开吧,你32 岁的儿子比你活的有思想!有自己的想法。
有人说对孩子别期望太高,要接受孩子的平凡,教育孩子不甘平凡要努力,你怎么看?
此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最终注定都将是比较平凡的人。
每个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希望自己的子女优秀非凡,出人头地。但这终究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有学习好的学生,就有学习差的学生,更有大多数是比较平凡的中等生。而学习,其实也只是考量一个孩子所有素质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
因为我们大多数为人父母的也都比较平凡,所以也要试着接受自己子女的平凡。
万事都有变化,都有转机。
其实孩子目前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不代表着孩子以后的学习成绩就一直不好,也不代表他一定没有前途。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就很糟糕。直到九岁他都不能流利地讲话。上学之后,爱因斯坦也是一个毫不出众的孩子。老师评价他脑筋迟钝,不善交际,毫无长处。甚至称他为笨蛋!但就是这样一个差学生,后来他叔叔发现了他数学方面的才能。在爱因斯坦14岁时,叔叔开始教他代数和几何学,最终获得了成功。
举世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也是属于成绩最不好的学生。甚至他的老师还带着爱迪生到医生那里,请他检查爱迪生的头脑。医生说他里面的脑子坏了。结果爱迪生的母亲只好把孩子领回家,自己教他学习。
蒸汽机的发明人瓦特和爱迪生一样,小时候也曾是个成绩很差的学生。老师评价他不爱学习,说他是学习劣等生。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
希望家长们都能像爱迪生的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引导孩子扬长避短,帮助孩子发现其他方面的潜在能力。一旦发现了这种能力,就要支持鼓励孩子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去发展,这样孩子一定会大有长进。
孩子成绩暂时差一点不要紧,但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潜能。关键在于发现,并善于挖掘和激发这些潜能。
这个话题,我很感兴趣,道出了国内教育现状,也道出了家长的心声。一、一般的孩子都是平凡的,真正超群的孩子几乎是凤毛麟角,万中挑一。每一年的高考,清华、北大录取的学生占全国高考学生的百分之多少呀?所以,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凡,是需要勇气的。普通的孩子,能考上省重点大学,或者说211大学,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全国排名前50的高等学府,不是一般的学生能进入的。二、尽管孩子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对于家长,还是期望自己的孩子不甘于平凡,能够出人头地。就是这个原因,家长舍得给孩子学习投入,哪怕上最贵的辅导班,哪怕给老师送礼,都心甘情愿,只要孩子有出息了,能比别的孩子强,家长再委屈,也愿意付出。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三、所以,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家长总是花钱给孩子上很多培训班,希望孩子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但是从小学三年级后,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疲倦了,当孩子多次让自己的希望值降低到最低点后,家长就开始疲软,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失去耐心,对老师不再抱有什么大的希望,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四、到了小学六年级后,还有40%的家长还是不愿承认孩子平凡的事实,希望通过教育把平凡的孩子改变成人中龙凤。于是,苦口婆心鼓励孩子不甘平凡地努力学习。这就是国内教育普遍出现的学生学习负担和压力过重的社会心态和产生的社会根源。五、人中龙凤是怎样产生的?就是学生学习期间吃了别的学生无法吃的苦,承受了别的学生无法承受的学习压力,有一天,突然产生了学习灵感,比一般的学生领悟到学习的奥妙和窍门,从而产生出超众的智慧,于是,高考分数达到了600分以上的大关,达到了鹤立鸡群的境界,成为后来者的模范和榜样。至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学习真谛植根于大众,成为民族学业的工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奋发进取,实践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求学梦想。几家欢喜几家愁,有成功的学子,也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奋斗者,还有50%的学生,因为吃不得苦,耐不住寂寞,只能甘当绿叶,衬托出花儿的美丽。当然,拼一拼,也许还有一线出路,反正都是要受苦受难的,何不年少多吃苦,也许能改变人生命运呢,家长总是这样安慰着孩子,鞭策着孩子在求学的道路上,吃苦在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