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批判不是批倒!
文学不等同历史。从板书上看,这是一节语文课,讲的是诗词赏析。不可用生活真实评判艺术形象。就象不能从《三国志》角度欣赏巜三国演义》一样。
个人视角不能扭曲大众审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文学作品中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躹躬尽瘁,死而后己,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穿越时空的诸葛亮,为臣子,为人父,已在文化的殿堂里走上了神坛。这位老师的新说,正把他拉下神坛,摔得粉碎。
诗文鉴赏贵在赏美。诗歌教学,从课堂学习,到高考鉴赏,重在欣赏诗词的艺术的审美价值。古典诗文是时间大浪淘沙后的文化精华,即便有新见解,也不可以微瑕掩瑜。任何诗文都存在不足,如果以管窥之见为已之建树,形同用太阳黑子而否定太阳的光辉一样,诚如是,其经典诗文岂不成了反面教材!
批判态度可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用批判态度对待教育教学,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没有批判就没有传承。批判不是粗暴地批倒,须讲义理考据,不可武断妄言,否则便误人子弟!
批判诚可贵,慎思价更高。
首先,要明确界定我们是谈哪个诸葛亮,小说三国演义里的,还是史书三国志里的。小说里,是智慧老人形象;史书里,是大管家形象。不可混为一谈。
第二,小说里自不必说,诸葛亮是超人类。历史里,如果在北方,估计不算数一数二。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还有贾诩之流,远非诸葛所及。荀彧也在其上。
第三,六出祁山,是不得已而为之。蜀地是盆地,只能以攻为守,否则难以自保。诸葛治蜀,最大的错误在于货币政策,为养兵而极尽盘剥,残虐生民,蜀汉正亡于此。
第四,形象不好,纯属胡扯。小说里是仙风道骨,史书里,‘容貌甚伟’,小个子能叫甚伟吗?肯定是大块头,大帅哥。当老师,课堂上,不要信口胡言。看看书为好。不管你是在谈小说还是历史,都要以文本为依据,不能凭空想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