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多临摹。古代南齐谢赫的画论《古画品录》,六法之一的“传移模写”,指的就是临摹作品。 学习国画,开始于临摹,坚持于临摹,才会逐渐掌握用笔用墨的方法。这就要选择古人和现代艺术大家的优秀作品作为模本。要想成为一位出色的绘画人才,或者在绘画上有所成就,首先要师古,就是向传统学习,从古人优秀的绘画作品中汲取养分,中国几千年文明,在绘画上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理论和方法。一个人的毕生精力是有限的,要想在短暂的人生旅程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借鉴古人经验,而不需要探索或者验证古人已经成熟的理论和技法。师古绝不是泥古,学习传统不是因循守旧,那种反对临摹反传统的做法是极端的和片面的。
第二、勤写生。临摹古人优秀作品,是为了学习古人成熟的思想和技法。要想把师古学的知识化为自己的技能,只有付诸实践,而最好的实践就是写生。面对大自然,真山真水,从构图、布局,勾皴擦点染,在实际写生中体验点、线、面的关系,全面提升绘画能力。
第三、师高手。向优秀作品学习,向水平高的老师学习,要有谦卑的心态,才能把别人手中的技法学到自己手上。多跟随,就是多跟着老师,眼观、心记、手练,勤动手,勤对答案。多观展,就是要多看展出作品,从别人的作品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也通过不断的观展中提升鉴别能力,逐渐感悟好的作品的内涵,丰富自己的阅历。
第四、学画论。要想真正让技法服务于绘画,在绘画中熟练应用技法,离开对画论的学习是无法做到的。纯粹的技法如果没有厚实的文化做基础,最终只能走向炫技的路子,其作品生命力是短暂的。这就要全面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哲学、美学、文学、诗词歌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夯实基础,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完善自己。
简单的画技、熟练的画技容易学到,但是,画技的提升需要艰苦的努力,尤其是画家绘画出现瓶颈以后,要想提升画技,需要静下来思考,从素养上、知识层面上,从学识的深度上丰满自己,突破自己。
有哪些提升画技的方法?画技的提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机缘,成就也不相同。但提升画技还是有一些基本的门径,可以掌握和实践的,我们以国画为例来说下画技的提升方法。
对于一个画家来言,抛开外在的场面话,其画技可以从上限和下限两个核心来阐述。
一、画技下限的提升一个画家的画技的下限,是其基本的绘画技巧;包括:对所绘事物转换成绘画语言的技巧,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以及建立自我绘画语言的技巧。
这些技法方面的提升,常用的方法就三条:写生、临摹、拜师。通过大量日常的训练,熟练掌握这门艺术的门径,并通过老师的指导,找到适合自我性格的表达方式。
这是一条苦路,没有什么偷懒的地方,下多少工夫就在画上体现出多少成分。其中临摹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是你与那些绘画大师直接对话,直接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所有成名的画家都是通过这一步走出来的,这一步可以让你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特别是当你没有办法找到名师的时候,这一步就尤为关键。
写生的核心,在国画体系中,就是要抓到事物的神韵,可以简单理解为去把具象的事物变成抽象事物,这个需要多练,多体悟,当然也少不了技巧;不同的门派对事物抽象的方法也不同,就如画梅花,王冕和八大肯定是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其核心的神韵确实一样的。
二、画技上限的提升一个画家的画技上限,是由其自身格局和审美高度决定的,这就涉及到所谓“画外”之技。在国画方面就是画家内在人文内涵的水准以及自身修养的程度。这方面的提升也是三条:读书、行走、悟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人生格局提升的意义大家都知道。我这里说下悟道,这是高手与大师之间的区别。悟道是画家人生经验、经历与天地真理之间的对应,是对事物本源的探究,是对生命的体悟。所有的大师都是自然不自然的走到这一条路上,这条路需要你放下名利,放下执着,对自己内在本性和外在觉识进行思考,感悟。
我就以黄公望的非凡人生经历来说下,黄公望50岁才学画,成就人生传奇,对我们的学画之路非常有启发。
南宋末年,黄公望出生于江苏常熟。他本姓陆,叫陆坚。很小就父母双亡,于是过继到了一个富庶的书香世家。黄公望从小天资过人,励志要当官,但11岁时因元朝建立,废除科举制而碎梦。满腹经纶的他没有放弃仕途之梦,一边到处结交文人,道士,一边各路官员。在他42岁时,得到张闾的赏识,做了一名书吏,也成为他一生仕途的顶峰。
不过五年,他却因张闾贪腐而受牵连入狱。命运总是弄人,他一入狱,元却开了科举,黄公望就这样在狱内,错过了他一生期盼的机会。在狱中的日子孤独冷清,不知今日是何日,不知今世是何世。那些满腔热血的抱负掷地无声,那些执念被慢慢放下。
等到他50岁从监狱走出来的时候,他的野心已经幻灭,看破世道,他开始一边旅行、一边卖卜作画。在这期间,他更是结识了元代文人画的先驱赵孟頫,并拜他为师,潜心学画。
1329 年,61 岁的黄公望加入全真教,号“大痴”。放弃了功名以后的黄公望生活平淡,有时为了一副画,呆呆地坐在石头上。他说他在“观察莺飞草长,江流潺潺,渔人晚归。”被世人称为“大痴本色”。
做官,入狱,隐居、游历,工书法、通音律、能诗文,幼时即神童,也曾名起名燥,满腹才情终有落身之处。比起朝廷官场,山水才是天下。
这一位晚来习艺之奇人,“师董源、晚年变其法,自成一家。”他将平淡天真发挥到了一个极致,实处有缓和、奇崛中生简远。如今再回想,那五年的牢狱之灾,祸兮!福兮!
回望这漫漫长途的一生,上天赐予了他无与伦比的才华,却让他过得太坎坷,不如意常有,顺意亦有时,顿生“也无风雨也无情,回首向来萧瑟处”的感慨。
我们看黄公望50岁才学画却能成为大师,说明“画外”的修行至关重要,要远远高于“画技”的修炼。特别是其悟道的路径,值得我们深思。当然,其拜师赵孟頫这条路也非常关键,名师给其的不单是画技的提升,更是眼界、格局的提升,是生命视野的提升。
我想这条路,对所有学画的人都有借鉴,希望共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