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让孩子背《三字经》和《弟子规》,我觉得很有必要。
俄国谢切诺夫说:“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我们不记得小时候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吗?不记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除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吗?那时候,我们也不大懂得诗歌写了什么,传达了什么情感,我们依然摇头晃脑读得兴致勃勃,因为它给了我们韵律之美。多年后,我们依然记忆深刻,因为反复的背诵,训练了我们的大脑,使得我们记忆强大。一年级让孩子背《三字经》和《弟子规》,与我们小时候背诵古诗,这道理是一个样的。背诵之中,强化记忆,催生智慧。
陈寿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孩子完全不懂得《三字经》和《弟子规》里面的含义,可是,一旦他们将这些经典烂熟于心,渐渐地,这些经典中的韵律、词句、精髓也就沉淀心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孩子提高了语文素养,增强了语文能力。而书中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伦理道德的训诫,无疑也会在反复的诵读中熏染着孩子的思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说它晦涩难懂也好,说死记硬背也好,读书百遍,自然能够参悟感悟,引起共鸣。长大后的某一天,是不是也会油人而生“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感叹?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背诵《三字经》和《弟子规》,就是为了让孩子从小积累一些文化素养,而不是作为炫耀的资本。家长老师不应无限制地追求背诵的数量,应当是有选择性地让孩子背诵,培养孩子背诵的兴趣。同时,引导孩子理解经典的思想内容,更能够让孩子感受其中的真善美,更能够促进他们背诵的欲望,岂不是真正达到了背诵的目的。
总结《三字经》和《弟子规》其实是非常好的经典,相对来说也通俗易懂,让孩子背诵,既能让孩子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能从中学到生活的道理,极其有意义。一年级,有必要背,可以在理解之中背。
不仅是一年级,现在很多的幼儿园,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已经是常规课程了。这其中如果说一点好处也没有是不客观的。对于诵读蒙学类的国学读本,可以培养孩子未来更好地学习文言文,但是,前提是仅限于诵读,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带着节奏与韵律、投入情感朗读的。而不是要背下来。
对于孩子来说,背诵这些内容其实并不难,因为儿童的机械记忆能力是最强的。但是,他们的理解力却又是最弱了,就算你一句一句,或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给孩子解释,他也是不能真正理解的。
所以,如果是诵读,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诵读最好不要仅是局限于《三字经》《弟子规》。因为里面有些内容对孩子的教化意义并不正面。最好的古文启蒙诵读应该选择《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
这两本同样是国学启蒙读本,同样也是内容广博,但是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注重古文的韵律美与节奏感,经常诵读这两本书,未来当孩子正式接触文言学习的时候,他不会有陌生感,学起古文会比没有读过这两本书的孩子更轻松。
此外,还s 多读古诗词,古诗词不仅要多读,而且有必要背一背,哪怕是并不是完全理解的情况下,也要背一背。因为诗歌的学习有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随着孩子的理解能力慢慢提升后才越来越好的。而且,诗歌讲求的是“赏析”,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里有一个“意会”的感受力。我们对于诗歌的学习,是完全没必要逐字逐句的翻译的,要多体会、感受诗中的意境之美,多思考其中的思想与情感。
而这些学习都是建立在对诗歌特别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多诵,多读,多背,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没准在未来,我们的孩子也会变成如武亦姝一样,气质超凡,诗书满腹的孩子,而这些除了热爱,说到底,还是要读的,背的,记忆的,要比别人多得多啊。
我是 @林老师讲作文,如果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或受益,别忘了关注、转发。任何有关孩子语文学习的问题都可以与我交流。我将竭尽所能帮助家长朋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