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关于语文学习的问题我已经回答过好多个了,说真的,这几年下来之后我感觉语文这门课真心不是家长能辅导的了的!就我本人的体会就是往往我们能够找到问题所在,但是我们却很难找得到快速、有效的方法帮孩子提高起来。
当然,严格来说我是指“成绩”的本身,绝大多数家长辅导语文最容易上手的就是基础部分的知识,而这部分所谓的辅导其实更多时候就是监督、督促而已——比如说听写、检查背诵等等这些基础练习。
但是在孩子的阅读、文学常识、写作等方面的辅导上,多数家长并不是特别的擅长。
一般情况下我在我的回答里都会把一些方法说的特别的具体,而且非常侧重的是“习惯”的培养,这是因为一方面孩子的老师都会教他们的,所以孩子只要学习习惯好那么自然就能学的更好,而另一方面孩子的语文素养是会随着年龄的增值、不断的积累而慢慢提高的,“辅导”这个东西很多时候只能做到让孩子“了解”,却很难做到让孩子“理解”。
所以写在我的建议之前,我还是想说句“大实话”——当你发现孩子的语文学习有困难的时候,你必须要做好打一场长期的攻坚仗的准备!因为你可能发现一年时间都不足以让孩子成绩变的优秀起来,这种情况越是孩子高年级了越是明显。
从能做的入手,以习惯培养为主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的是几乎任何父母只要有心去做就都能够做好的事情,对父母的自身教授能力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要求。所以这部分内容父母能够做到了,那么我不能保证孩子成绩一定会成为最好的,但是我一定可以保证孩子的成绩会比较优秀。
重视教材学习
这点几乎是人人都会“说”得东西,但我必须还是要特别的强调一下!
之所以我会首先说这事儿这是因为我们往往都会犯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家花不如野花香”,很多人对于自己已经用的资源、条件、资料等等不够重视,反而总是会认为“还有更好的”。
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一些父母明明之前已经给孩子准备了各种教辅资料,而且这些教辅资料也是经过他人推荐或者精挑细选之后选择的,但是当他们又看到有人说另外一套不错的时候,这个时候有些父母做出的选择一定就是“买买买”……他们根本不考虑自己孩子已经有了很多根本做不完甚至都没做的教辅。
同样的情况在课外书上也是如此。
所以我想特别提醒一下诸位:学好课本或者说让孩子跟老师好好学习是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第一步必须要做的事情。
原因有很多,我这里只说两个:
1、课本里的课文每一篇的设置都有其目的和意义,而且每一篇的学习都是在培养孩子的文言、文学修养的切入点;
2、所有语文学习的方法都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阅读理解还是写作,都会贯穿其中。举个简单的例子,一篇写景的课文,如果学生真的学透了,那么他在写写景的作文的时候就等于已经有了一个可以直接参考的框架,从结构到修辞,从细节到意境等等等等,都是可以“拿来就用”的!而如果学生没有好好去学,反而去上一些辅导班“重复”这种学习过程,个人认为有点得不偿失了。那么如何学习课本呢?我有如下几个具体的且父母一定能够做的到的建议:
一、培养孩子的预习习惯。
我不知道大家的孩子老师会提怎样的要求,反正我孩子的老师是一直都会明确要求孩子们课前预习的。而我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一直也都会特别强调预习的重要性。
在语文的预习上我这里有如下几个建议:
1、熟读课文,读到孩子能够流利读完的程度,这个过程要大声朗读,不要赶速度。大声朗读是非常有助于孩子的语感培养的。
2、解决字词问题,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里的“字词”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后的,要把课文中的所有字词都搞懂。另外组词、造句这种很多人不重视的训练也是应该要有的,因为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3、尝试画出关键句、找出各种描写采用的修辞方式以及每个段落的大概意思等等。
4、作业、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背景等等相关材料的了解
这是我孩子的一篇诗词课文的预习笔记,这份笔记里除了字词还有作者以及孩子的一些查阅资料后的小记录。实际上孩子看到的内容远比这些写出来的更多,而最重要的其实不就是孩子能够做这些事情的过程吗?
当然了,我这已经是五年级下的课文了,因为手头上只有这张照片,其实从一二年级开始孩子的老师就已经有这个预习的要求了,只不过当时没有这么复杂而已,毕竟低年级的孩子书写等如果太多会造成比较大负担。但是我这里说的这个意思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毕竟孩子总是会升到高年级的,我们不能到了那个时候再来问“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语文怎么学?”不是吗?
以上内容父母可以借助教辅资料来帮助孩子去完成,需要提醒的一点是最好不要上来就把教辅书交给孩子,因为这么点的孩子极有可能因为偷懒而只是去抄了,虽然抄一遍肯定有好处,但是毕竟这跟我们要培养好习惯是矛盾的不是吗?
★稍微多说几句,“预习”这个事情不要仅仅是在语文上,我认为孩子的任何学习,包括兴趣班的学习都应该有这样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因为在我看来:当一个人在去学习一样新的事物时候,有两种情况是会对他带来很负面的影响的——要么都懂了,要么啥也不懂。这两种情况前者没有耐性去听,后者则会因为听不懂或者听得费力而失去兴趣。因此只有当孩子的前序知识储备(其实就是预习)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更加有代入感——比如我们按照一个比例来算的话,课前孩子已经知道了超过90%要学的内容,那么他可能真的就对课程没兴趣了;课前孩子对要学的内容只了解不到20%,那么对他来说学习这节课的时候无疑是会对他的注意力、理解力等等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极有可能就学不会了;但是如果孩子在课前已经有了60%多的基础知识储备,那么这节课对他来说听起来是不会很难的, 比较有代入感,所以学习的兴趣往往也会更强!因此,预习这件事情一定要去做,不要怕自己是不是预习的多了!说真的,除非你自己就是语文老师,否则你真的做不到什么都给孩子预习到的,这点我家已经测试过很多年了……
重视跟老师的沟通
这点也是要跟一些比较“内向”的父母们强调的。
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在学校里的其实往往是不同的,所以老师眼里的孩子和我们眼里的孩子很多时候其实是不太一样的,而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家庭学习和学校学习应该是一体的才对,不要割裂开,这样才会达到最好的效果。而这就需要我们要跟孩子的老师保持沟通才行。
并且我们要知道,还有谁会比孩子的老师更加专业、更加知道自己孩子存在的问题呢?我们能花时间找一些都不认识自己孩子的人打听如何帮助自己孩子的经验, 为什么就不能去找找相对而言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老师呢?切记:家校合作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重视多读书
读书这种能力因为不同的孩子情况还是有区别的,比如同时二升三的孩子有的孩子可能还停留在看漫画的程度上,而有的孩子则已经可以开始阅读经典了。
从理论说我们自然希望孩子早点能够读一些好书、经典图书,但是这种事情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面对前者,这时候强迫他们去读那些经典图书,往往很容会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反而导致孩子讨厌读书,把读书当成负担!
所以这个时候我的建议是根据孩子的情况酌情分析:
对于阅读能力和兴趣还比较初级的孩子我们可以尝试增加亲子阅读的时间,带着孩子去去那些经典图书,阅读的过程中增加一些互动比如聊聊感想,比如引申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问问孩子的感受,分角色朗读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是可以提高、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而且这个过程的本身孩子也是有很大收获的,无论是在阅读方式上还是在知识的积累上。
而对于那些阅读能力比较好的孩子,给他们选择更加合适的书就非常重要了,有很多的书单是可以参考的,但是我还是建议最好能够该孩子去书店、图书馆先去看看,一方面那里有读书的氛围,另一方面孩子也容易找到自己更喜欢的书——我们可以推荐孩子去读一些我们想让他们读的书,但是不要变成一种“任务”。
很多高年级的家长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家孩子读了那么多的书可是阅读或者写作或者两者总是不好?
这里的最大问题就是:
我们往往知识关注了孩子“看没看?”,而忽略了孩子“看懂了吗?”
我们往往知识关注了孩子“看了多少?”,而忽略了孩子“有何收获?”
所以日常的阅读真的不是给孩子一本书问问他读完了没有就完事儿了,有条件的就跟孩子一起读,没条件的那就鼓励孩子讲讲收获或者是复述书中的故事大概。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网上搜点“阅读导读”,辅助孩子更好的掌握。
重视多练笔积累素材
这部分内容不一定非得要求孩子去写“日记”,能写固然好,但是孩子实在不愿意写(其实主要是觉得没东西可写),可以降低点要求——写“周记”或者“阅读笔记”。
看情况,这事儿可以借助老师之口来提高孩子的重视程度。
我这里重点想说的还不是这个,而是“素材积累”。
三年级之后孩子的作文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会发现未来拉开分值的主要就是阅读和作文。而一篇作文好的和差的相差个十几二十几分都是有可能的。
孩子写作文最大的难题其实是因为“没东西可写”!
换句话就是没有素材可以用。
关于这点我只需要举一个例子我想我们大家就都会明白了——比如我们晚上回家看到身边路过的公交车的时候,这其实就是一个作文的素材积累机会。我曾经这么跟孩子说过:“你看,我们晚上陪你玩到这么晚,而这辆公交车上的阿姨她却没有时间配她的孩子,甚至她都没时间陪孩子一起吃饭、一起学习,等她下班之后没准她的孩子已经都睡着了……”我没跟孩子去讲“道理”,只是在陈述这样的一个事实而已。然后孩子就会主动地去做对比,我记得他当时说的是“我真幸福啊!”。然后我才开始给孩子把这件事情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去带着她思考一下:
1、父母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他们不得不舍去陪伴的时间而去工作,虽然他们不能够陪伴孩子,但是他们永远爱自己的孩子;
2、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他们牺牲自己的时间,做着服务更多人的事情,所以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便利、美好,比如公交车司机、比如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
3、你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是不是应该珍惜啊?
……
结果后来孩子再写一篇校内现场作文的时候就真的把公交司机、环卫工人写进去了,那是一篇关于“平凡的人”一篇作文。
我想说的就是日常生活中我们虽然可能没有能力教孩子如何去写好一篇作文,但是我们是有能力让孩子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这种素材的积累可以说是遍布了我们明天的生活的,路边上一年四季不同变化的花草树木、每天的天气、天空的云朵、高楼大厦的外貌特点……可以说生活到处充满了“素材”,而这种观察不仅仅有利于孩子的写作,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综合提升。
重视国学积累
这个没啥好讲的了,这么小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我们可能不讲了,孩子也可能理解不了,但是这都没关系,利用这些时间多储备就对了!
找机会给孩子讲讲那些作者、朝代以及创作背景的故事,这些东西网上都有,而且可能还有一些视频、音频可以参考,只要有心就都能找得到。
根据自身条件适当提前布局
我一直认为语文这种科目(当然,英语也是)不同于理科学习,理科学习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问题,直观点来说就是理科学习你要先学会A才能懂得B,然后才能开始C的学习……但是语文这种学习虽然在大的规划上也是存在这种要求的,比如一二年级是一个要求,三四年级会提高一个,到了五六年级以及更高年级都会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它跟理科学习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几乎是可以无视这种限制的!
单说“阅读”这一点,只要孩子读书比较早,读书习惯比较好,你会发现低年级的孩子读一些经典名著都没太有问题的,只不过在理解上可能会比较局限一些,但是这并不是问题,就好比我们现在去读同样一本书一样,今年读我们的收获是这样的,明年读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的——我们不能因为“可能”未来读收获会更大而把这些事情无限推迟,只要认真地去做了,那些收获的本身就会自然发酵,孩子会不断地从过去积累的事物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出来。
所以在一些语文的学习上我认为是可以进行“超前教育”的!而且我认为超前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预习”……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式进行:
1、父母自学辅导
这个对于父母的要求会比较高,且“转换效率”也会因人而异。
不过如果并不是非常紧迫的学习,比如说你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写作,那么这件事情因为本身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而我们初期更多的是培养孩子一些好的习惯,那么这就比较容易了。
我以写作文为例:
我们可以这样辅导孩,每次孩子写作文之前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先进行题目的分析,搞清楚题目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是什么,然后帮助孩子一起梳理我们可以用到的素材,然后帮助孩子先进性“大纲”或者是“思维导图”的设计,让孩子从整体布局上先把框架打起来,然后就某些具体描写部分提出一些建议例如可以通过那种顺序、那些排比、比喻等等修辞来提高描写的美感等等。
这种辅导说实话跟多的辅导的是孩子的习惯,因为我们很多父母可能自己去写也不会写的多么好,但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可以得到很好地锻炼的!
2、借助外部资源辅导
这个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找个靠谱点的机构送孩子去学学。
语文的辅导机构挑选上我这里的经验就是一定要看老师!
因为短期内想要提高成绩的可能性真的不大,更多时候孩子其实真的就是在不断地积累而已。老师的个人水平对于孩子的学习效果会影响很大的。
一方面老师要有水平,另一方面孩子要喜欢愿意跟他学,千万不要认为只要报班就一定很快就会有效果。
理科有这个可能,但是文科真的不一定。
最后我想说的是,关于孩子学习这件事情,我们永远都有说不完的方法、说不完的注意事项,所以再给我点时间我还能写比上面内容更多的东西出来,但是这样做的本身除了能给我个人做一个比较好的总结归纳以及指导我个人未来怎么更进一步的去帮助自己孩子之外我并不认为会对大家有多少帮助——尤其是那些还没有开始的父母们。而我们都知道父母不同、孩子不同这就决定了同样的方法可能换一个人身上就会变得没用,所以我最后特备要提醒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去做!因为当你去做的时候就会不断的发现问题,而你不断地去解决问题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在辅导、帮助孩子的方法上、经验上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因为你可以做到比任何人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就能够给自己孩子更有针对性的指导。“陪伴教育”的根本不是我们督促孩子如何进步,而是我们陪着孩子一起进步,我们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有很多方法去解决问题,不去陪、不去共同成长,我们如何能够做到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呢?您说呢?
二年级升三年级语文成绩一般,暑假家长要做好辅导工作,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孩子语文成绩一般的原因是什么?
是不是有着几种情况?1、提笔忘字,回答问题好和练习中总会出现错别字?
2、阅读题总是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以及文章内容?
3、看图写话总是看不懂图,或无话可说?
出现这些问题,孩子的语文成绩很难真正提高,如何才能改变现状,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呢?
我们不妨从这几方面着手。
第一、多认字,多写字,把字写正确。让二年级孩子坐在那里写字,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要学着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喜欢写字。比如把每片课文里的所有的生字词写在扑克牌上,看谁写得快?要有一些小奖品给予鼓励。
可以练习书法。有跟着课本生字词的钢笔书法字帖,每天练几个字,写正确,慢慢积累,减少错别字出现的频率。
还有一个就是读《新华字典》。和孩子一起读字典,每天读半页就很好,每天认几个字,长期积累下来,孩子就会认识很多字,远远超过一般孩子,对孩子的语文说提高绝对效益最好。当然是家长要变着法子地陪着孩子一起“玩”字典,玩一遍下来,就会有惊喜。
第二、陪着孩子读书。适合孩子读的书很多,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就是所谓的亲子读书。
让孩子读过之后,讲故事给你听,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如何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清楚明白地把故事讲出来,再让孩子想象故事里的具体的细节,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填补故事中没有出现的情节和细节。
比如读中国神话故事,那些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都是很好的;也可以读读、讲讲安徒生、格林童话等,让孩子感受文学的美丽。
而且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里,感知今天生活的美好,学会善良;让孩子在童话里了解一切生物都有感情,草木虫鱼都会哭会笑,让孩子学着去珍爱生命。同时也要教会孩子童话里并不是纯粹的美好,也有巫婆和坏人,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在读书中,让孩子学会理解和表达。
同时,也让孩子在阅读中遇到好的句子,知道做做读书笔记,抄录些好句子,背一背,做些积累。
第三、陪着孩子写作。读书之余,陪着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学会观察,看风雨中的小树和小花,看风雨后的小草;
到河边去,看水中游鱼,看水草摇曳,看风拂垂柳,看垂钓者的悠闲;
到广场去,看跳广场舞 阿姨奶奶们的风采;跟着小伙伴们学轮滑;
到田野去,跟着乡下的爷爷奶奶去拔草,去施肥,去摘菜……
然后,回到家,与孩子一起把一天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述下来。这就是最好的作文素材,也是最好的日记。
有了生活,也就有了写作文的底气,比如,到公园,一进门,看到了什么?右拐,沿着碎石小路走去,先看到了什么,比如是亭子,亭子廊柱上写了什么,亭子里有什么人在唱戏,有人拉二胡,也有人在拍照,亭子后的湖水里,泛着涟漪,荷花怎么了,蜻蜓怎么了。这样一路写下去,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
只要家长肯下功夫,多陪陪孩子,利用一个暑假,孩子的进步绝对让你惊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