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已经开办10年课外作文辅导班的作文老师,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一定帮助。
小学五六年级,属于小学阶段的高年级了,无论是做阅读题还是写作文,都应该按照小升初的标准来要求。
关于阅读,在学校,语文老师会讲一些答题方法,但基本都是只告诉你标准答案是什么,却不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小学五六年级马上就要过渡到初中了,一定要有独立思考能力,要学会用为什么的方法来思考问题。
有些知识无需死记硬背,稍一琢磨就会永久不忘。比如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总领全文只能是开头段的作用,总结全文只能是结尾段的作用,承上启下也只能是中间段的作用。至于铺垫、伏笔、引起下文,只能是开头段和中间段的作用,跟结尾段没有任何关系,而卒章见志又只能是结尾段的作用,跟开头段和中间段也不会有任何关系。
除了用为什么这个方法来记忆阅读技巧外,还可以根据同类阅读题的答案来反推规律。比如,记叙文阅读题的最后一道题,会经常出现“本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的题型。你把几篇文章的同类题答案拿过来,删除不同的内容,你会发现,剩下的相同内容就是“本篇文章通过叙述(描写)了……故事(人物),表达(抒发)了……观点(情感)。”掌握了这个规律,不同的文章,往里填不同内容就可以了。所有的题型的答题规律都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反推,你自己这样总结完规律之后,就很难再忘了。自己总结的永远比别人告诉的印象深刻。
至于作文,要从写景状物向写人记事过渡了,因为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几乎都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要先立意,为作文确立中心。
写人无非是赞美或批评某人的品质,然后通过点面结合法来写这个人做的事儿,比如说这个人助人为乐,就是概括略写的点,而哪天在什么地方,怎么帮助老太太过马路就是具体的详写的面。在详写面的时候要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叠加来凸显人物,这样既能保证字数达标,又能使人物形象丰满。
记事的记叙文,立意无非情、理、趣。比如感恩之情,坚持之理,快乐之趣。确立了中心之后,与中心关系密切内容详写,不密切略写,无关不写。开头最好设置悬念,中间要有转折,结尾要有升华。正文部分适当运用铺垫、伏笔、对比等方法。
关于语言表达,平时就要多看课外书,多注意字词的积累,多摘抄名言诗词警句,培养语感。
想了解更多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可关注我头条号《萌叔作文吧》看一下我的《中考延期,还需掌握闯关秘籍,你才能拿高分》,相关文章我会陆续推出。
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我觉得你所说的这两个科目都是学习的重点也都是学习的难点,在学校里,一二年级的孩子无论是期中还是期末考试,绝大多数的同学都会是双百,那家长一个个的都是眉飞色舞呀!到了三年级有了入门的阅读和作文教学了,再考试的时候成绩是双百的学生真的是凤毛麟角了,到了四五六年级语文成绩不及格的就会越来越多了,丢分丢在哪里呢?就是在“阅读”和“作文”上,这两个类型的题目中高年级的同学能够得满分的几乎没有。“阅读”题中简单的题目还可以应付自如,但凡有点难度的题目很多同学就开始抓耳挠腮了,“写段意”、“归纳中心思想”等等就只能是胡编乱造了。“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不错的同学看到作文题目,能够知道写什么,表达什么,作文得分就会高一些。可是很多同学写得作文是“惨不忍睹”,:不分自然段的,一口气写完;不写标点符号的,通篇就一个句号收尾;词不达意的……二三十分的作文题目得到一半也就不错了!“阅读”和“作文”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会“阅读”的同学自然“作文”时“下笔如有神”。会“写作”的时候同学自然就是“博览群书”。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把“阅读”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时指导孩子们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能够学会如何表达。在“作文”教学时,结合例文,让孩子们通过读自己的文章,分析自己的文章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当然,这两个类型的教学是天长日久的事,只有常抓不懈只有时时刻刻都严把质量关,孩子的写作和阅读能力才都会有进步和提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