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今年刚刚上小学,比楼主的孩子小一些。结合我自身成长经验,还有日常教育经验,我总结一下几点,我觉得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现在都说要多陪伴孩子,但是中国的社会分工,使得大多数父亲要承担家庭生活压力,因此陪伴时间相对较少,而我小时候因为父母双职工,陪伴的时间更少,因此,简单的说要增加陪伴之类的鸡汤并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关键是有效的陪伴。怎么做到有效的陪伴呢?
首先,我们要看,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为人父母以后,所谓的孩子幸福快乐成长是一个最基础的要求,此外,我们往往也希望孩子未来有良好的人格,良好的习惯,以及一定的成就。我认为,性格的塑造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教育的重点,这些会让孩子一生受益。只要孩子有进取心,有探索精神,有自律性等等,还有什么是在漫长的一生做不到的呢?这也就是授人以渔。
根据这样的目标,我们要看孩子要面临几方面的变化。第一,孩子生理心理的阶段变化;第二,孩子的环境变化;第三,原生家庭的变化。
一,应对生理心理的阶段变化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几个发展阶段,这方面的心理学著作很多了,这些发展阶段我们要关注,找到孩子行为习惯变化的原因,因势利导。除了儿童心理学书外,我还推荐《影响力》这本一般心理学的书,七年级正是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度时期,不妨把他当成大人,更平等的对话,利用一些小窍门,因势利导。
二,应对的环境变化
孩子上七年级一般是九年一贯制教育,这种环境变化小一点。否则还得考虑小学到初中的变化,我小时候在职工子弟上学,永远的第一名。初中到市重点,身边的同学变成了更加优秀的孩子,初期还是有些小失落的。这时候,家庭要给孩子更多信心,激发孩子的不服输的进取心,只要跟自己比有进步,跟更优秀的同学在一起总是好事情。因此这种初期反而不要纠结成绩变化等等。但是,要尽快帮助他适应新环境、新教程、新老师等。
三,应对原生家庭的变化
当孩子一天天长大的时候,我们往往人到中年,这个时候,职业或者学习的高峰期已经过去,或者说变“懒”了。孩子的知识极具增加,往往会让孩子觉得我们没有资格教育他,而我们只能凭借权威来压迫他听从我们的意见。其实,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即使孩子听话成长,也会走向服从权威或者反叛两个性格的极端。这个关键在我们自身,是不是能保持高昂的正能量和学习精神,父亲是孩子的榜样,如果给孩子一个向上的榜样,是我们做父亲应该努力的。我一个朋友40多岁坚持长跑,最终跑马,要告诉孩子一件事坚持一定能成功。另外一个朋友,带孩子去探索书上讲过的地方、历史等。我本人也继续读书,保持大量阅读习惯,孩子觉得学习知识和进步是习惯,是自身的渴望和需求,这也就是原生家庭也要保持进步的原因。
总之,父亲即使不能增加陪伴时间,也要加强有效陪伴时间,或者跟母亲做好分工,父亲更多负责思考琢磨对话,以及带孩子执行,母亲照顾好孩子生活。这样,孩子的进步就自然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