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回答。独立自主的人格是指遇事有主见,能够独立地处理各种问题,它往往伴随着勇敢、自信、责任感等个性品质。
1—3岁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孩子有了最初的自我概念,开始出现“给我”、“我要”等自我独立性意向,标志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家长应该抓住孩子要求的独立的这个敏感期,采取正确的方法,让孩子的独立要求得到满足。这个时期家长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自理生活能力。比如,在父母的监护下,让孩子自己进食,自己收拾玩具。到了3—4岁,就可以锻炼孩子自己穿衣服,鞋子,然后逐渐让孩子学会收拾床铺、饭桌等。
小学阶段,是孩子与父母(特别是母亲)开始分离的阶段,孩子既想独立,又必须依赖母亲。在小学低年级,父母应重点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比如,让孩子回家后主动的写作业,自己检查作业,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整理书包等。到小学高年级,爱思考是这个阶段孩子主要的个性特征。因此,注重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家长这个阶段的重点工作。比如,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学会质疑和多问为什么。家长和孩子共同探讨问题,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引发孩子独立思考。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孩子慢慢步入青春期,独立是孩子整个青春期一直追寻的目标,他们渴望脱离父母,很多时候,他们会以反叛的方式向世界宣告自己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在行动上就表现为“逆反”,与父母“对着干”。这个阶段,家长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孩子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家长的教育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绝对不能采用压制、呵斥、甚至打骂等粗暴的方式解决与孩子的分歧,最好的方式是倾听、讨论、沟通、交流,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
初中阶段,人们通常称为孩子成长的“危险期”,在这个时期家长帮助孩子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就为高中阶段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①首先,家长应当参照“还原孩子生活,干预孩子成长”的理念,给予孩子一个必要的成长空间,不要溺爱,不要什么事情都代替孩子做。
②在日常和孩子相处和交流时,家长一定要将孩子视作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看待,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③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首先要了解清楚情况,再和孩子以平等的视角,就事论事进行讨论。
④对于孩子一时不接受、不认同的正确思想,可以暂时放置,不要因事件和观念之争转为我是家长,我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状态;但是,暂时的放置不代表就不再教育。
⑤家长要注意寻找、搜集相关的事件,最好是孩子身边的事件,以事说法,这样孩子更易于接受。
⑥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我们家长还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在一个独裁、暴君统治下的环境是不会形成完善的独立人格的,同样在一个没有是非标准的环境,在一个是非标准不正确的环境,在一个溺爱的环境也不会形成完善的独立人格。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