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无拘无束。美术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天性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培养了幼儿表现美的能力,也反映了幼儿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幼儿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而在绘画活动中兴趣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亲身经历,在体验中感到美术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才能让孩子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幼儿有了兴趣,才有作画的愿望,才能更迅速地提高绘画技能,但如何将幼儿潜在的绘画兴趣挖掘,这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研究和发现,作为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一、 创设具有美术气氛的活动空间,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是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前提。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此,创设一些让孩子身临其境的环境使孩子在活动中更为投入,教师首先的环境的创设者,不仅要为幼儿准备必要的材料,更要营造画画的气氛、环境和气氛,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开始画画。特别是墙饰的装饰及各个区域的布置都应注意构思的形象变化,画面内容生动,色彩鲜艳协调,具有童趣。如《小鲤鱼历险记》动画片中的场景让孩子感觉就在动画片中,具有真实感增强了整个活动的趣味性。活动区中的美术角,应作为幼儿写写画画的平台,当幼儿拿笔到处乱画时,简单的制止不如给他们准备好颜料,纸和笔,任他们尽兴涂抹。有了这种气氛,幼儿随时地观察美、欣赏美,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二 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法,调动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一) 从玩和画的结合中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古希腊的柏拉图说:“若把强制与严格训练成为少年做孜孜求学的方式改为引导兴趣为主,他们势必动力喷涌,欲罢不能。”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常常提出“玩”,时时念着“玩”,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在娱乐、玩耍中学习美术知识的技能。教育内容、方法应该多样化,应该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运用一些趣味的游戏。如画“花瓶”,老师拿着一个藏有花瓶的口袋,让孩子闭着眼睛去摸,感觉它形状及结构,然后由孩子们根据想像去设计这个花瓶来分析花瓶的结构原理,讲评设计方案,这节绘画课就轻松的上完了。让幼儿在玩中画,画中玩,在玩画中找到乐趣,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这些由目的,由任务又带了游戏性的绘画活动,幼儿极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很自然地接受绘画技能。(二) 注重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新鲜的生活经验能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有些孩子爱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应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是帮助孩子孩子在艺术天地里成长的重要方式,应该多带孩子爬山、游泳甚至生活中的吃饭,刷牙等点点滴滴,都可以说是丰富孩子作画感的源泉,孩子要透过亲身的经验,才能画出生动充满情感的作品,他们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的习惯,陶冶美的情操。(三) 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兴趣与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就要在选材上下功夫,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绘画特点来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如幼儿喜欢的卡通人物,玩具等,可通过看光碟,讲述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把绘画的内容串成故事情节,并跟随故事情节展开作画,这样可以提高幼儿作画的兴趣。这些题材幼儿既感兴趣又乐于接受。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也可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它不像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幼儿所喜欢幼儿在捏泥、撕或折、粘贴的活动中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又有助于他们绘画时表现此物体。如:用棉签画“串儿红”前,先进行撕纸,有序粘贴活动。幼儿通过粘贴,对花形有了感知再进行绘画也就很容易了。三、 利用生动的语言,调动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都有兴趣,但不会持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激发、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首先,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生动的语言巧妙的运用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易于让幼儿产生轻松、愉快的游戏心理,使他们乐于参与,更能使之成为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手段。如带幼儿到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和大树、小花讲话“大树,大树,你真高,我给你画张画像吧!”这些充满情趣的语言,在无形之中就会使幼儿产生作画的兴趣,才能使美术活动变得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 不断改变绘画地点、幼儿作画位置及幼儿绘画材料,提高幼儿绘画兴趣经常作画方式单一的绘画方式,幼儿会感到厌倦。因此应注意不断改变画画的地点和幼儿作画的位置,来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如:户外作画。在室内作画时将桌子合并,大家围成一个圈,有时站着,蹲着画等。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抓住幼儿绘画特点,调动幼儿情趣,他们都能认真作画,课堂纪律也松弛,活而不乱,同样收到好的效果。此外,幼儿十分喜欢集体作画。同在一张大纸上,一目了然看到自己和小朋友的合作成果,心里会非常喜悦。在绘画过程中,他们兴趣很高,分别在纸上寻找自己的位置。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绘画兴趣,也增强了集体意识。求异、好奇是幼儿的又一重要的心理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会使孩子们感到索然无趣。油画棒、水彩笔,绘画形式单一,幼儿缺乏对多种绘画工具交替组合运用的能力画面单调。因此,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如:油水分离画、拓印画、粉印版画、实物版画、刮画、水墨画等,这些作画形式幼儿易学,色彩鲜艳,效果好,能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设计美术活动时,采用富有情趣的表现形式,不仅使画面丰富多彩,而且幼儿也容易对绘画产生兴趣。五、 让幼儿自由想像,大胆创作,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美术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借助笔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表现他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态度的特殊形式。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幼儿的想像和创造,要激发幼儿画画活动中的主动创作能力。以往的绘画课只注重教学效果,幼儿绘画多以命题画为主,教师怎么教,幼儿就怎么画,依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的内容、形式和色彩相同的画。这样做势必会压抑幼儿的创造性,长期以来,不仅使幼儿失去绘画兴趣,更可能会扼杀幼儿刚刚表现出来的艺术天赋。因此,教师在命题画活动中,要认真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若发现有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就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大胆创作,如:画“我的小手”,让幼儿在画自己的小手的基础上,大胆地想象、创作,在手的造型上添成小兔,大树等。也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孩子思考的起点,使其展开想像,大胆创作,从而更好的发挥幼儿的绘画积极性。六、 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幼儿绘画自信心幼儿需要鼓励与赞赏。他们做出一幅画时,老师适时说一句赞赏的话可以成为幼儿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及时给与适当的鼓励,可以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兴趣,建立和巩固他们的自信心。在辅导幼儿作画时,应该尽量说些肯定和鼓励的话语,如“很好,颜色真美。”或是“如果。。。。。。将会更好。”帮助幼儿树立对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要尽量可能避免指责的话语,如“难看死了,你真笨!”这样容易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幼儿对美术活动失去兴趣。七、 赏识---评价幼儿的作品,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幼儿也不例外。我们不能只拿“像与不像”、“行与不行”作为评价一幅幼儿作品的标准。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要理解童心,从幼儿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们有更多沟通。如展览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同时提高了评价能力。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得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而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幼儿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兴趣也会随之增加。 在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绘画已被承认是培养开拓人才的理想手段。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注重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一、欣赏------捕捉美的兴趣1、欣赏美术作品美术欣赏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美感经验,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活动。所以,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美术欣赏能力,丰富自己的美术欣赏知识,还要适当地给幼儿一定的美术欣赏的基本艺术语音与形式美的原理,进一步加深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因此,应选择趣味性的美术作品,内容应该是孩子喜欢的、能理解的,内涵的艺术精神能引起童心的共鸣,是富有童心、童趣的。例如:在欣赏作品时,可以向儿童提问:“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幅画美吗?为什么?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在此,事先应给幼儿独立欣赏,不要操之过急,要尽可能让他们畅所欲言。从而帮助幼儿感知美的能力。2、搜集材料为了使欣赏材料适合幼儿的欣赏水平,我们可以搜集有关书籍、影视碟片、电脑光盘等,至于实物更是处处留意收集,归类收藏。我们还可以常常发动家长、幼儿,收集相关图片,实物来布置活动区域,让幼儿随时摸、看、玩,培养幼儿对美的敏锐捕捉能力。3、组织幼儿参加画展、博物馆,扩大幼儿的眼界,寻觅美无处不在。二、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感受美的兴趣良好的环境创设,能使幼儿潜移默化地熏陶,加强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例如:在过“六一”儿童节时,在墙上张贴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获得美的感受和审美经验。在家庭环境里,应该给幼儿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活动场所,幼儿的卧室要尽可能儿童化。色彩可以浅色调为主,米黄、米白、浅蓝、白色等给人以松弛、干净、清爽的感觉,更贴近于大自然。再用其他色彩进行适宜的搭配,这样可以创造出活泼的气氛,家具设计要考虑实用性和趣味性,也可以将家具设计成孩子们熟悉的动物形状,如小鸭状的靠背、小狗状的玩具(购买玩具)箱等,既美观又富有童趣,让幼儿体验感受在美的环境中。三、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发现美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选材一定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生动有趣,幼儿对其感兴趣的。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得,幼儿简笔绘画、编儿歌,这种形式的操作性、趣味性比较强。幼儿边念儿歌边画画,不仅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我在教幼儿画老鼠时,示范编的儿歌是“远看一座圆顶山,坡上两座蘑菇圆,青草长在山脚下,山后小溪绕山前”;还有画牛的儿歌是:“一张方桌子,一个大面包,两片树叶两边挂,两只月牙对着瞧,桌子上面两苹果,面包上面割一刀”等。这种语言与绘画相结合的活动,使幼儿处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评价作品时要多鼓励幼儿,肯定幼儿的作品,把作品张贴到墙上去,激发他们对美术绘画的兴趣。还有在“欣赏布老虎”活动中,我首先将各色各样的布老虎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之后,再提出“你们看到了什么”、“布老虎是什么样的”等问题,充分发挥幼儿的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我积极引导幼儿讨论布老虎的色彩、造型、动态及制作材料等。如启发幼儿思考“布老虎有哪些颜色”、“它们是怎样搭配的”、“布老虎身上有什么图案”等问题来感受美术作品的大胆、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了解对比色彩的装饰性、图案的对称性等特点。此外,我还提出了“布老虎有哪些动态”等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感受老虎的勇猛威武的外形特征。在活动中我还设计了“布老虎与真老虎有什么不同”、“人们为什么要做布老虎”等问题,让幼儿思考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从而提高其审美活动的质量,最后我请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说说是否喜欢布老虎,以提高孩子们的价值判断水平和审美能力。四、走进大自然,激发幼儿表现美的兴趣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幼儿而言,来自现实生活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有效得多。因此我们常常通过参观、散步、郊游等活动,带领孩子们欣赏荷塘、园地、陶艺工艺等,以丰富孩子们的创作热情。我们还可以利用所处环境的有利条件,将孩子带入大自然,让孩子与花草、树木对话,与蜜蜂、蝴蝶嬉戏和审美对象融为一体,学习捕捉事物的个性美。例如:春天来了,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寻找春天、感受春天。首先让幼儿尽情感受、欣赏春天的美景,然后可以提问:“你们看春天到了吗?”“春天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让幼儿先用语言把春天描述出来,再用纸和笔把春天的美景描绘出来,看谁能把春天描绘得更加美丽,以此来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表现。又如: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赏落叶的景象,回到活动室后,可鼓励幼儿绘画落叶,还可以引导幼儿用落叶做美术粘贴画。做什么贴画呢?让幼儿大胆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如用树叶做成有趣的动物画,还可以用树叶做出喜怒哀乐表情脸谱等,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象后,亲自动手做一做,然后欣赏幼儿的作品,张贴到墙上去,让幼儿充分体验美的感受,充分感受自然物的趣味性。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感受自然美景,发现美的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观察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