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关于“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被称作是早教?”其实早教和学校教育的区别主要有3方面:针对人群、课程体系、教育方式。
第一,早教和学校教育的针对人群不同
早教主要是为0—5岁的孩子提供教学服务,孩子在这个阶段属于萌芽期,刚开始接触这个世界的环境,可能并不是很适应,所以这个阶段的教育,主要是全方位助力家长参与孩子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充分激发孩子独有的天赋。
第二,早教的课程体系
早教的课程主要是针对孩子量身打造的,从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出发。例如:早教运动课会通过不同方式的刺激来开展孩子的运动天性;早教音乐课有效的开发宝宝的语言表达、音乐表达、节奏感、协调性、乐观的人格建立等潜能发育。
第三,教育方式不同
早教的教育方式和学校的教育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早教引导孩子自己探索认知周围的世界;而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在学习理论的知识,让孩子掌握生活技能。
以上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欢迎大家留言区评论互动,喜欢别忘记转发关注哦。更多关于早教和育儿方面的知识,我会持续给大家分享。
作为家长,怎样才能给孩子做好早教?
很多父母都知道要给孩子早教,但是为什么需要早教呢,科学研究表明,宝宝从出生到12个月的时候脑重量每天增长1.7克,到了2岁就会长成跟成年人的75%的大小,所以在宝宝快速发育大脑的这段时间,早教非常重要,给予足够的大脑刺激,这样就可以打好智力发展基础,另外,再有数据表明,90%的大脑发育,在孩子5岁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所以早教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基于这里了,是随着人脑发育的自然规律而产生的。
是不是要上早教班效果才最好?
不是的,早教班虽然可以有一些较为系统的早教方法,但是不能完全代替父母的作用,父母的陪伴和语言是最好的早教方式之一,有研究表示,早期父母的语言决定了宝宝的智商和语言天赋的发育,《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提到,精英层和贫困层的家庭里,词汇量会差3000万以上,这是造成了宝宝后期智力发育差异的主要原因,另外,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也是早教班无法交给孩子的,这是需要父母的陪伴才能给予的。
由于早教班是一个老师对应多个宝宝,有时候很难照顾每一个宝宝,难免顾此失彼。而在家中,父母可以只面对自己的宝宝,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早教,这是早教班无法代替的。
父母如何早教
在早期父母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宝宝的一些基础能力,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基础:
基础的认知和身体协调发展
「6个月以前是宝宝基础能力的发展期。」
视力和听觉能力可以通过彩色的摇铃一遍摇动一边让宝宝跟着看,刺激宝宝的视觉和听觉发育。
当宝宝用手去感知外部世界的时候,可以给予孩子不同材质、颜色的小球,同时,在宝宝触摸这些小球时,父母可以同时说出小球的颜色和材质,帮助宝宝对颜色和材质有个初步的感知。
当宝宝用嘴巴去探索的时候,只要确保物品是相对安全和卫生的,就不要阻止宝宝的行为,因为这是发育触觉和味觉的必要过程。
另外,多让孩子趴着也有助于发育孩子的大运动能力,同时让孩子换个角度看世界而不是总是躺着看天花板,这样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孩子对世界的认知。
「6个月到1岁的时候是宝宝无意识行为到自我意识萌发的阶段,根据宝宝的兴趣给予相应的关注和培养。」
宝宝手指抓握的能力会进一步发展,可以给宝宝一些各种形状的积木插件,让宝宝根据插槽的形状把插件放进去,这样可以锻炼宝宝对于形状的认知,以及精细运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宝宝的肌肉和身体协调力的发展。
父母如果想要宝宝有个很好的智力发育,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跟宝宝说话,运用大量的描述性词汇跟宝宝交流,这样宝宝的大脑神经会得到更多的刺激。同时,要时刻关注宝宝的兴趣点在哪里,跟宝宝的对话要聚焦在兴趣点上,并且积极回应宝宝的反馈,激励宝宝保持并发展兴趣,再等宝宝长大一点后,也可以轮流跟宝宝对话,鼓励宝宝多说话,这些都是可以帮助宝宝发育智力的有效手段。
安全感的建立
为什么要建立安全感,孩子在小的时候如果能够建立安全感,长大以后更容易能够自立,自信。如何能够建立安全感?父母的陪伴是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方式。20世纪50年代时,哈洛做了一系列非常著名的实验,最终证明了触摸、运动和玩耍才是母爱的本质。
其中个实验过程是这样的,房间里放了积木、毯子、折纸等小猴子爱玩的物品,同时又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场景:
1、房间里只有绒布猴妈妈;
2、房间里只有铁丝猴妈妈;
3、房间里只有小猴子自己;
结果发现,房间里有铁丝猴妈妈和只有自己的场景里,小猴会抱着头蜷缩在角落里,显得很痛苦,对于玩具也没有兴趣。但是,当绒布猴妈妈在时,小猴会抱住猴妈妈,然后过一会去碰一下玩具,再迅速跑到妈妈怀里,慢慢的小猴会大胆的玩玩具。实验最终证明了,来自母亲的怀抱和陪伴,会让宝宝更加大胆和独立,更能勇敢地去探索外部的世界和建立人际关系。
妈妈需要承担起宝宝安全感的建立,情绪稳定的妈妈可以更好的给宝宝回应,宝宝慢慢就会知道想要什么样的回应,就要给妈妈传达什么样的信息,时间长了就会建立起确定感,从而提高自信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