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各种海量信息包围,如果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电视机或游戏机前度过,很少接触到书籍,长大后再培养阅读习惯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很少获得阅读熏陶的孩子,即使他们在小时候表现得聪明伶俐,成绩优良,但由于他们缺少隐形力量的支持,只储备了很少智力能量,这些能量用来应付小学阶段的小负荷功课往往绰绰有余,但从中学开始, 随着学业的不断扩展和深度增加,他们就会表现出力不从心、后继乏力的趋势。
中国人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历经千百年的验证,非常有道理, 说的就是人生在起跑线上的状态很重要。父母对于“起跑线”的认识, 决定了孩子是否能赢在起跑线上。家长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家长如何给孩子选合适的书。
第一,先考虑“有趣”,后考虑“有用”。如果孩子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不知该选哪本,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推荐。任何推荐都难免加入自己的主观色彩,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推荐那些自己也觉得有趣的书,而不是“有用”的书。
不看“有用”的书,不是说不给孩子选好书,而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有用”为选择标准。在给孩子选择阅读书目时,要了解孩子,然后再给出建议。不要完全用成人的眼光来挑选,更不要以“有没有用”作为价值判断,要考虑的是孩子的接受水平、他的兴趣所在。即使对成人来说,持久的阅读兴趣也是来源于书籍的“有趣”而不是“有用”。
第二,选经典书。经典作品能流传多年而不衰,自有其道理,经典本身就是大浪淘沙后的黄金,是无数的人和长长的时间帮助我们筛选出来的结果。要区别的是:选中文经典,基本上只要出版社可信、印制精良即可;如果选国外译著,必须看译者是谁,译者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经典的水平。因为翻译是二次创作,如果翻译不好,外国经典读起来甚至不如一本普通的中文书更有意思。
第三尽量不选“儿童版”或“缩写版”名著。不给孩子看原著,而看“儿童版”(“缩写版”),这犹如不给孩子吃新鲜的苹果,却给他吃果脯一样,营养及美味都相差甚远。“儿童版”概念的出现一是缘于商业操作,一是缘于人们对儿童阅读能力的不信任。著名作家王安忆很早就反思“儿童文学”这个概念,她并不认为文学可以分为儿童和成人两类,认为阅读的下限是识字,而不是年龄。我完全赞同她的观点,所以从不赞成儿童读“儿童版”小说。
我觉得一般是根据孩子的阅读喜好来选书的,让孩子培养一定的阅读兴趣,变得对读书真正的感兴趣,这是比较好的手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