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儿童观念都没有,还谈什么儿童文学。
作者法国社会史学家菲力浦·阿利埃斯所著的《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认为,在16世纪之前的中世纪欧洲,“儿童”这个概念并不存在。儿童只是缩小版的大人,混在成人中间,和他们一起劳动、竞争、社交、玩耍。如果用现代观点来看,这个时期堪称黑暗儿童史。直到中世纪末期,儿童开始与成人分离,此后,“童年”才开始成为现代世界的价值观。
鲁迅说:“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
作家格非则说:“就我的经验而言,在对儿童的教育方面,七十年代的农民对待孩子的方式也许是今天城市里父母难以想象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大人们从未将我们当作孩子看待……大人们将不谙世事的孩童强行拉入成人世界,除了情势所迫之外,也有代代相传的积习所其的作用——在这个传统中,现代意义上的儿童尚未诞生。”
中国古代顶多有神话传说,诸如《山海经》之类的, 那些也称不上是儿童文学。儿童小时候读什么呢?主要读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等东西。教育家陶行知说:“中国从前有一个很不好的观念,就是看不起小孩子。把小孩子看成小大人,以为大人能做的事小孩也能做,所以五六岁的小孩,就要他读《大学》《中庸》。
既没有儿童视角,更无儿童观念,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不存在儿童文学的。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西游记》“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永恒典范,将来很可能要在世界儿童文学里散发出重要影响。”
《西游记》算儿童文学吗?这个,我持保留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