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我就结合几节课,谈一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关爱学生,萌发兴趣。 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对孩子们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年级的学生从家庭来到学校,老师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追求老师的爱,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将成为他们一切行为的动机和迫切需要。一般说来,学生往往是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她所教的那一科。而要做到学生的喜欢,老师首先就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能因为他画得不符合要求或不如其他同学画得好,就给他很低的分数或瞧不起他。而应多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如:你画得真好看,我觉得要是再加一些背景就更好……这样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对他进行了指导。其次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语言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再次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一年级学生使用水彩用具时,当我用毛笔蘸着颜料,快速地画了一幅小风景画后,学生们佩服地鼓起了掌,并且一边鼓掌还一边说:“老师你画得真好看,老师你真帅……” 二、 趣味导学,诱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 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用“小谜语、小故事、小幽默”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变脸的太阳》这节课时,一上课我先讲了一个《太阳妈妈和十个孩子》的故事,引起学生很大兴趣,然后又帮助他们分析了不同天气时对太阳的不同感受。这样导课生动、形象、自然,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作好了心理准备。 三、 尝试探索,激发兴趣。 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并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尝试探究教学最基本的特点是“先讲后练”。即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先行尝试学习解决,再由师生共同归纳讲解。例如,在教学《勤劳的蚂蚁》这一课时 ,我布置了课前作业“观察蚂蚁”。上课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画一只小蚂蚁。然后,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蚂蚁的形态、习性……最后,再让学生找差距,看看自己画得蚂蚁哪些地方画错了。“尝试”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心理基础。一是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在尝试中切实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满足亲自“试一试”并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二是使学生在“尝试”中了解、“尝试”中发现、“尝试”中学会创新。 四、 进行游戏,提高兴趣。 根据美术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找妈妈》这一课时,先听了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然后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妈妈与孩子的区别,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人制作一个头饰,其中有妈妈有孩子。最后,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戴上头饰表演一个小节目。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美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联系生活,增添兴趣。 美术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受美、鉴赏美。 因此,必须把美术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美就在身边,感受到美术的趣味和作用,对美术产生亲切感。 例如,例如:在上《摆花样》这节课时,先观看录象,看一看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装饰,如,毛衣、栏杆……都是如何进行装饰的。再看一看在生活中同样的一种物体有规律的排列和无规律的,效果是怎样的。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这样教学,既让学生体会到美术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兴趣盎然,效果好。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景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美术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怎样学好美术?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