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可见培养自学能力是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核心和归宿。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表明了兴趣对于学习的意义。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可知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要适时的引导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谈得上培养能力。例如我在听二年级的一节语文课《咕咚来了》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是先通过做实验来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的,上课前她拿来一大盆水和一颗橙子,然后利用低年级同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先自学课文,从文中找出到底“咕咚”是什么?谁能通过理解课文来亲自示范,让我们听听咕咚的声音。学生为了能上台做实验,每个人都很认真地自学课文,自觉的查找资料,结合课后的生字词以及课文辅导用书理解、掌握课文,在这,教师就很充分的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有想学习的欲望,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了十分良好的基础。 二、科学调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小学的语文自学能力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自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学生自学能力形成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学活动时,要整体着眼,科学调控,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首先,在学生自学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合理地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规定自学范围、内容。提出自学的注意点,明确读书时需要思考的问题等。就以我所执教的五年级的一个班为例,当我在要求学生自学课文《修鞋姑娘》时,我会先对他们提出自学的具体要求:第一,能根据课后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找出来,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词义,自觉地去掌握他们;第二,理解课题和文章中心的关系,(例如:文中的“修鞋姑娘”是谁?“我”为什么要寻找她?第三,能够准确地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第四,能够围绕课文内容、中心思想,提出疑难问题,或是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样,自学目标明确,使学生学有所指,学有所依。 其次,学生自学时,教师要随时获取反馈信息,就关键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及学生的质疑作出及时的点拨、启发与讲解。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在自学中反映出来的情况长善救失,给予正确的引导,并对学生的整个自学过程作总结概括,给予积极、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善的认知结构。三、循序渐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可安排“导—扶—放”的三段式指导程序,逐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导”即引导,指导教师依据教材,讲清知识,教给方法,提示规律。“扶”即扶助,指教师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处提出自学的思考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模仿或借鉴已有的学习技巧或方法独立学习,而后师生共同讨论,小结,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放”即放手,就是教师先提出课题,布置自学内容,要求和进度,不提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逐渐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出纲要,自己找规律。在自学以后,再由教师检查了解,学生提出质疑,师生讨论释疑。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二段,教学的基本过程是:(一)对照插图,速读课文,弄懂这段主要写了什么;(二)细读课文,掌握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了解段落的结构方式(总—分—总)学习作者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比较、排比、比喻、拟人);(三)师生轮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师进行小结,接着教师扶着学生运用第二段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三段,教师适时就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最后选用一篇与《桂林山水》一文内容相似,结构相同的文章《我爱漓江》让学生独立自学。这样安排自学程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探索、质疑、争论充满了整个课堂,活跃了课堂气氛,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也使学生真正看到了他们在课堂的地位,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主人”的角色。 当然,导、扶、放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结合,合理运用,使自学指导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曾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教儿童发现真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终生受益。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阵地,结合教材内容。把科学的自学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逐步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可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以下自学语文的方法: (一)精读与浏览。一般地说,小学生的教科书中的重要部分应该精读,不仅要了解课文大意,还要深刻理解课文所阐述的基本原理,经过自己消化理解以后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最后还要区分出需要背诵记忆的部分和需要学会应用的部分,并努力达到记忆和运用的要求。小学生经常阅读的报刊、童话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优秀作文等课外读物,可采用浏览的方法,但对其中学生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可适当采用精读的方法,作点摘录,写点心得。 (二)新旧联系,温故知新的方法 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是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为一个系统的。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这就需要建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例如在学习“名不虚传”中的“名”字时,我们要教学生首先理解“名”在这里是“名声”的意思。由此还可联想到“名”用在其它词语中又是怎样解释呢?如“名牌”的“名”和“名落孙山”的“名”等。通过这种多向性的思维,学生就会对“名”有更全面、更透切的理解。(三)质疑法:这种方法指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边读边质疑、释疑,使学习成为自我“生疑—知疑—释疑”的矛盾转化质疑的要领,即质疑的内容必须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质疑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四)文章类型学习法:就是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教授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1、写人文章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理解人物形象;2、记事文章的学习,主要是在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基础上,认识事情所反映的意义;3、写景状物的文章的学习,主要通过抓数量、形状、功能等方面去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五)举一反三,逐类旁通的方法 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集中于字、词、句、段、语法、修辞、逻辑等。这些知识需要理解记忆,例如,我们在教学生认识“烈”字的意义时,就告诉他们“四点”表示“火”,是由书写时演变而来的,凡带“四点”的字都与“火”有关,进而加深讲解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学生依此类推,很快就可以掌握一大批字的大概意思。如带“贝”旁的字与金钱有关;带“忄”旁的字与心理活动有关;带“言”旁的字与语言有关等等。这样就教会了学生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逐步奠定了学生自学识字、辨字、释义、辨义的基础。这样,学习也就达到了举一反三,逐类旁通的效果。(六)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专心读书、加深理解、锻炼思维能力,还可以积累有用的资料。小学生常用的读书笔记形式主要有书面笔记和摘录笔记两种,有时也用列提纲、写概要、写心得等形式。五、加强实践,练习强化、 学生的学习过程告诉我们,学习实践活动是一种增强理解,加深记忆的十分重要的活动,这种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是练习,一种有效的自学方法的掌握,需要在练习中强化,在练习中巩固。因此,我们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学生自学方法的训练,并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一)科学安排,合理训练。语文自学方法的训练,教师必须科学安排,首先,要适量。“大运动量的重复训练,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造成逆反心理。适量就是要根据年级特点和教学要求,因人因班地去安排训练的数量。其次,要适度。教师无论安排哪一种自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训练,都有不宜过易或过难。即便是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的方法,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出层次,难易适度。这样学生总是处在成功的过程中,经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新的成功,学习训练的主动性就必然始终如一。再次,要适时,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的学习处于最佳状态时安排训练。比如:①激起兴趣,引以思维时;②产生疑问,寻找答案时;③掌握规律,尝试验证时。 (二)形式多样,灵活训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有计划的实施有效训练,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训练的质量。比如讲前练(复习旧知,提示新课);讲中练(讲练结合,消化领会)讲后练(巩固运用,形成技能);综合练(检测反馈)。练的形式要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拘一格,灵活使用。 (三)课内外结合,综合训练。要巩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仅靠课堂训练是不够的。要不断地向课外延伸,尽快地把课内获得的自学本领运用到课外语文学习的实践中。比如开展课外阅读、讲故事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中形成语文自学能力。六、持之以恒,养成学生自觉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平时,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的名言是:“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只要答问就会有进步”。并注意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每次作业,要求同座的学生相互检查。作文草稿,学生先自改、互改,查寻自己的疏漏,养成细心作业的习惯。每天保证让学生有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内容包括书报、电视节目等;同时养成读思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坚持做好读书笔记。读到文章中好的材料或者有启发的问题,立刻圈点勾划或抄录下来,然后归纳要点,认清妙词佳句,辨明蕴藉精妙之处,并且记下心得体会,形式内容不限,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是格言警句和精彩文段,还可以是漫画创作等。这样在丰富学生词汇、语感的同时,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鉴赏能力。经过实践,我们会发现凡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会更敏捷,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也会提高很快;反之,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老是停留在原地不动,或者提高很慢。 此外,还有课前预习、勤翻工具书的习惯,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习惯,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先写提纲后写作文的习惯,文必加点、文必分段的习惯及自我测定自我总结的习惯等等。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的提高,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有了学习兴趣便也会主动的去学习,学会自我进行独立思考,不断的获取新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的解决问题解决矛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挑战,我们要树立“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意识,用心的去引导每一位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相关文章:
请问一下在哪些资源上可以下载到小学教学的视频教程及资料啊!谢谢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急寻中小学教育资源库:请问有哪些公司从事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研发或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