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是儿童阅读的最佳时期(学前阶段取决和依赖于家长,中学阶段因为有应试压力以及辍学、失学等。因此,这两个阶段的阅读状况相对不如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个规律,城市农村皆然)。由小学生阅读状况切入,既有代表性又可以推及学前儿童与中学生。目前,小学生存在课外阅读面窄量少,阅读的方式方法不当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创设学生课外阅读环境,争取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突出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等措施,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效果。
阅读心理是指阅读者因参与阅读活动而产生的感知、思维、情感、意志、注意力等心理现象,随着阅读能力的层次、层级要求的提高,呈现纷繁复杂的变迁状态,对阅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阅读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阅读感知、阅读记忆、阅读思维和阅读注意力等因素,对阅读活动起决定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对阅读过程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作用。
其中,阅读品质是对非智力因素在人的阅读活动中产生作用和影响的提炼、概括,是各种非智力因素之功能的整合和集成,它集中反映了人在阅读活动中的整体性心理特征,并对提高个人阅读能力有着积极的能动作用。小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品质,具体来说就是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的自主阅读时间达到半小时,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对阅读内容能够理解,阅读后能够正确流畅的复述阅读内容,阅读时知道要动笔,注意力集中,遇到生字词会查阅工具书,会随阅读内容变化产生情绪变化,甚至产生共鸣等。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品质的首要条件。主要的培养策略有:大力倡导阅读从娃娃抓起的阅读理念,积极制定并实施儿童阅读推广计划,计划中应体现指向性,多元化,互动性和实践性原则;综合运用心理因素,提升小学生阅读品质,主要表现为:帮助小学生读得懂,给小学生更多的阅读选择权,培养小学生语感及注重知识积累;突出小学生阅读品质培养中的“接受主体”地位,给小学生提供最及时的阅读指导,这需要家长、教师、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作为建设主体,必须发挥读书主渠道的作用,极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通过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学校和为青少年服务的场所,可利用自身资源联合媒体一起策划,用精彩活动、精品图书吸引孩子,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