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跟老年人在很多方面上存在分歧,尤其是育儿方面。分歧大了便会导致矛盾,沟通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站在尊重的立场上沟通之间对对方的尊重很重要,在育儿方面遇到分歧不要指责婆婆,建议先听取一下老人的意见,或许经验之谈,比纸上谈兵来的实在。如若不能接受老人的观点,用平和的心态,尊重的语气跟老人沟通。
站在理解的立场上很多问题,比如追着喂孩子吃饭、给孩子买零食、孩子的一些任性行为不欲与纠正,任其所为……,在对待孩子的这些问题上大部分做奶奶的都惯着,要首先理解到婆婆的出发点是隔辈的亲,然后再和婆婆沟通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针对孩子的状况可以举例说明,这样婆婆比较容易接受。
站在体贴的立场上做公婆的养大了自己的子女,现在又照顾孙辈,年轻人应体谅到老人的辛苦。基于此,家务琐事都能在平和的状态下沟通。
育儿问题无小事,但有时也要认真听取老人的意见,毕竟是实践经验。传统与科学有效结合才是真知灼见,其实和谐的家庭关系才更加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
家长应该按照某种育儿标准教育孩子吗?
大家一定听说过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圣人因材施教的故事。当子路和冉有向孔子问同一问题“听说一种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时,孔子给予子路“应先征求父亲和兄长建议”的答复,因为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给予冉有“应该立刻实行”的鼓励,原因是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
这个故事讲的是“材质”不同相应地采取的教育方法也就应不同。同理,材质不同,为育儿制定的标准自然也应有异。所以面对题主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可以按照既定的某一标准教育孩子,但确定这一标准时必须以孩子的实际情形为依据——因材定标,方能按标施教。 比如,孩子的生理有一定的缺陷,就不应该把舞蹈家作为培育孩子的目标;孩子智力上有一定障碍,也不应把成绩作为孩子发展的目标。
第二,培育孩子应确立一个目标,但孩子不是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客观外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随时成长变化的生命体,所以这个培育的标尺杆和方向杆,也应随时随机而作出相应的调整,绝不能重蹈古人“刻舟求剑”的覆辙。
第三,制定育儿的标准不可太过功利,要尊重孩子的天性。父母应明白,这个标准是为了有利于孩子自身发展的,不可将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把孩子增育成父母的替代品、理想品。
其实,关于家长应该不应该按照某种育儿标准教育孩子的问题,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做过一次调查。
调查显示,53.3%的受访者认为家长养育孩子应该遵循育儿标准,21.1%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该。受访家长最容易在学习成绩(65.4%)、兴趣特长(56.0%)以及旅游经历和见识阅历(49.3%)等方面设置育儿标准。 由此可见,多数父母还是倾向于教育孩子应该遵循育儿标准的,毕竟这样培养孩子是有的放矢,而非盲目放任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