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教育 > 正文

司马懿为什么能培养出有才能的儿子

首先是教育问题,要知道诸葛瞻虽然是诸葛亮的儿子,但是诸葛亮由于晚年北伐中原并没有多少时间培养自己的这个儿子,他所能做到的只能是把浑身所学全都教给爱徒姜维。且诸葛亮逝世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这也导致他难以在诸葛亮身上学到多少东西。而反观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懿活得比较久,对于儿子的培养也尤为看重,可以说把自己能教的全部悉数传授。第二个便是家世问题了,众所周知司马家族在当时属于比较大的士族了,这种原因也为其后面能够一统天下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毕竟当时的士族观念是比较重的。作为士族子弟其底蕴自然是十分庞大,能提供给司马师两人学习的东西自然能更多。而反观诸葛亮后面虽是蜀国丞相,但其能有此成就靠的是四处游历拜访名师,也就是没能给诸葛瞻留下任何家族底蕴。第三个便是人生经历了,诸葛瞻自懂事起便知道其父乃是蜀国重臣,而他的成长经历也是顺风顺水,没有经历任何挫折,凭借父亲的声望他就算再差也能在蜀国立足,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而反观司马师兄弟两其父亲一开始并不受重用,而且随时还要提防明枪暗箭,同时在战场上经历过血雨腥风的厮杀,让其不论是在心智还是气魄上面远胜于诸葛瞻。

就像曹操一样,司马懿的「称帝之梦」也是在儿孙辈手里实现的。司马懿共有九子,除大家熟悉的司马师与司马昭外,尚有「八王之乱」时的司马亮与司马伦等。这些野心勃勃又各具优劣的儿子们,既统一了天下,也失去半壁江山。 司马懿有几个儿子?三国里只讲到司马师和司马昭,两者之中,又以司马昭的名气较大,因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而,若论两人才能优劣,司马昭远不如其兄。当年司马懿处心积虑要除曹爽夺大权;他办事极为秘密,只让司马师参与他的活动。「宣帝(司马懿)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司马师)潜画,文帝(司马昭)弗之知也。」(《晋书?景帝纪》)而司马师为了助父夺权,「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发动政变的前一晚,司马懿才告诉次子司马昭。当夜,司马懿对身边随从说︰「这兄弟俩身体不好,你去看看他们睡得怎样?」那随从看后回报︰「大公子睡得又香又甜,二公子不知有什么事牵肠挂肚,翻来覆去睡不好。」——优劣由此分也。然而一个人的才能并不能决定其身后的名气,还要看历史给不给机会,给不给时间——历史给了司马师机会,但却没给他时间;他只当政短短几年,就随父亲匆匆地离开人世,历史舞台上于是只剩司马昭的戏了。据史载,司马懿有九个儿子。除司马师、司马昭外,另外几个的戏没来得及在三国时代上演,却于晋朝的「八王之乱」大闹剧中亮相。「八王之乱」是司马氏家族三代之间的一场大混战。话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开创晋朝,是为晋武帝。武帝崩,其子司马衷即位为惠帝。这个司马懿的曾孙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老百姓遭灾荒多有饿死,他还笑人家不够聪明,说︰「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而他的皇后贾南风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凶残女人,荒淫且野心勃勃;她先召楚王司马玮(晋惠帝的异母兄弟)杀了辅政的杨骏,之后朝廷共议,推司马懿的四子、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共同辅政。由于贾后仍未能掌权,她又让楚王杀了司马亮和卫瓘。论辈分,楚王是汝南王的孙辈,如今孙辈竟杀祖辈,惹得身为祖辈的赵王伦(司马懿第九子)起来诛杀孙辈的贾南风,并废惠帝自立。而他的子侄孙辈不服气,又纷纷起来讨伐他。结果做大的不像个大,做小的不像个小,这就是一场没大没小、乱七八糟的「八王之乱」。司马懿的子孙比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子孙都擅长「自相残杀」。这其实也得怪他自己。司马懿是乘曹爽陪魏主曹芳祭祀高平陵之机夺得大权的,他也怕日后自己的子孙在谒陵时会发生类似的事变,因而临死前严申不准子孙谒陵之令,并规定陵墓不起坟、不植树,以后去世的眷属也不得合葬。司马懿的子孙严格地执行了这条祖训,因而晋代皇帝的陵墓一直未被发现,成为后世考古之谜。然而我以为司马懿这一规定却极不明智。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就在于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家族、家庭观念的尊重。司马懿破坏了这种凝聚力,以至于他的后代祖不祖、子不子、孙不孙。由此想到,清明节实在是中国传统文化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它的意义绝不亚于春节。

孩子已经13岁了,现在培养阅读兴趣还来得及吗?

司马懿为什么能培养出有才能的儿子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父母需要做什么?

相关文章:

怎么对学英语产生兴趣呢?

怎样培养宝宝学英语的兴趣

如何提高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英语成绩?

怎么能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呢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

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好处是什么呢?

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意义

英语怎么对它培养出兴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