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教育 > 正文

三国时期,诸葛亮、曹操、司马懿,分别是如何教育自己儿子的?

他们的教育方法都各有千秋各自不同。诸葛亮的教育方式还是算比较仁慈的,仅仅是相比曹操和司马懿而言,他比较注重对儿子们思想上的教育;而曹操是让自己的儿子们从竞争之中取得进步;比曹操更加恐怖的就是司马懿的教育方式,他教儿子隐忍,让他们喜怒不形于色,更注重培养儿子们的心计,听起来还是挺可怕的。

诸葛亮可以说是智慧锦囊,刘备曾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可见他对谋权者的吸引力有多大。在辅佐刘备期间,诸葛亮为他出谋划策,什么火烧赤壁、草船借箭,都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诸葛亮一生矜矜业业,不辞辛劳。他在教育儿子方面更是让人敬佩,他更加注重对儿子的思想教育,让儿子修养身心、勤奋学习、立下鸿鹄之志、珍惜时光。在别人眼中他就是个慈父的形象。

而曹操大家早就耳熟能详,他的心狠手辣,诡计多端大家都看得清楚。当然在教育儿子方面更是透露着他的残忍和苛刻。他曾为教育自己的儿子写下《诸儿令》,鼓励让自己的儿子通过竞争的方式取得进步。当然我不是说这种方式不好,适当的竞争压力会促使人们进步,但是我们从曹操的角度来想,他采用极端的竞争方式,无疑是把自己的儿子往绝路上逼。

最可怕的还是司马懿,他为了自己的大计,教育自己的儿子要学会隐忍,让他们喜怒不形于色,这样教育出来的儿子,都是十分有心计的,这点我们在后面是看得见的。

三国时期,诸葛亮、曹操、司马懿,分别是如何教育自己儿子的?

有那么一句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说的就是有什么样的父辈,就有什么样的下一代,这句话大体上来说是正确的,但也有出现偏差的时候。再次,我们就以三国乱世中的几位著名人物为例,看看他们的下一代与他们之间的异同。

     

首先说说诸葛亮。他可以说是整个三国时期的智慧担当,从先主三顾茅庐将他请出来后,他就开始了他智绝的一生,最初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不仅将敌人烧的落荒而逃,惨败而去,更使得自家的众将对他心服口服,再到之后的六出祁山,南蛮擒孟获,到最后五丈原前灯灭离去,结束了极为传奇的一生,他的忠诚、他的智谋策略、他的管理方针,一次次将蜀国从死亡线上拉过,却又一次次将他累得身心疲惫,终落得亡命孤野,留魂他乡,让人悲痛不已。而他对于自己的孩子又是如何教育的呢?这可以从他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中看见一二。在这篇家书中,诸葛亮体现了一位父亲应有的责任,他不仅教诲儿子要修身养性培养高尚的品德,心静无物,勤奋学习,立下志愿,更是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不要在岁月中消磨掉自己。而其子诸葛瞻后来子承父业,为蜀汉建功立业,最后战死绵竹,让人敬佩。

而说了诸葛亮就得说说他的老对手曹操了,曹操一生更是辉煌有大志,不仅拥兵平复整个北方,更是将北方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乐,口口称颂他。不仅如此,他在其他方面同样建树非凡,如权谋上,极会用人,礼贤下士,广招人才。在文学上可以说开创了新的文体,极为重要。而他在教育儿子上也极为重视,为儿子选取了大才之人作为老师,以培养儿子的治家治国才敢,除此之外,他还立了一个《诸儿令》,目的就是让几个儿子互相学习互相竞争,只有其中的优秀者才能有机会有能力做大事。也正是如此的教育,才有了曹丕、曹昂、曹彰、曹植等等一些既有才华又有能力的儿子为他分忧,可以说,曹操的教育是成功的,为其后来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但曹操的宿敌司马懿就可怕多了,他不仅狼子野心,更是能隐忍不发,这一等就是几十年,他始终在等待机会,自己翻身的机会,为此,他更是将几个儿子同样教育成自己希望的样子,要求他们平时多读史书,在政务上不要出头,平时做事谨小慎微,喜怒不形于色,把自己真实的一面隐藏起来,正是如此,使得司马家族一举夺取曹魏政权,其心机之深让人感到可怕。

从这几位人物看来,家风对后代的影响真的很重要,这也就更显得优良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

孩子的阅读兴趣从几岁开始培养?

三国时期,诸葛亮、曹操、司马懿,分别是如何教育自己儿子的?

司马懿的儿子颇有才智,为何诸葛亮的儿子却“平庸无奇”?

相关文章:

全国教育援藏的历史?

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乘方的意义是什么?

浙江台州三年级科学用的是什么版本

孩子最重要的阶段是哪个阶段

求问[转]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3到6岁)

学前教育和幼师有什么区别吗?今年考试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中小学教师职称有哪几种?对应的岗位级别是几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