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大学毕业到成都工作,当时的薪水为1200/月,当时苏坡立交内外的房价也就4000出个头。4个月能买1个平米。
2010年工作调整到了南边,当时薪水为3500/月,当时神仙树的房价为8000多/平米。3个月能买1个平米
现在通过奋斗,月薪已经到了20000/月,现在成都高新区的房价为20000/平米,基本上一个月可以买1个平米了。
不过2015年,已经攒够首付,按揭了一套房了,现在月供3000多,基本上衣食无忧了。
所以,对于成都的房价,我想说的是:不要急于一毕业就买房,多花时间去学习和努力,有了能力,自然也有拥有了房子。不是成都房价太高,而是大家买房太着急。
说一下我亲身的经历吧,我是典型的独生子,原本是我爸妈和爷爷奶奶外加我在郭家桥住一套房,外公外婆和表舅在倪家桥一套房然后经常节假日串个门。后来大概是05还是06年我爸实在受不了每天一个小时以上坐公交去省医院上班然后同样时间回来于是不顾当时家里几乎所有大人的反对在光华那边买了个套二的房,好像是花了20万左右。后来成都的房价走势就不用说了吧,所以这里要说没有那种庆幸的心情那是不可能的,但也就仅此而已,因为当时买这一套房本来就是拿来住的,所以买下之后这套房多少钱就不重要了毕竟又不卖,之后还贷才是大事(而且在高三那年贷款还清)。我也是在进入大学之后和室友的一次平常谈话(下文会讲)之前对家里的房子有多贵都没什么具体印象的。
高三结束后大学选的是成都理工,也就是本地的大学,室友一个贵州的剩下全部四川的所以交流起来并没有多大隔阂。巧合的是有一个室友的父母正好就是在成都工作而且在寻求成都户口,按现在的说法可以说是蓉漂不过个人并不喜欢这种叫法(因为严格意义上成都是不存在本地人的,我们家和他们家相比仅仅是早了3代到达这片土地罢了)。我一次谈话的时候把我爸不顾反对为了减少通勤买房的事给说出来了,接下来的对话就是差不多这样:室友“好羡慕啊,西2.5环的房子还是地铁房,真好奇当时反对你老爸的人现在什么感受” 我“也没什么感受,也就是地铁通了肯定比买那会贵一些但日子还不是照样的过” 室友“一些?我去我爸妈上周才去郫县那边看了房子,那里最便宜的都已经六七十万了,你那么好的地段接近90平破100W肯定没问题了” 我“有吗” 室友“我。。。”然后那个周末我回家顺便看了一下附近中介的展板,还真的80平以上的房子卖出的基本都是9字开头或直接三个数的报价了,至此才真正认识到成都的房价已经飙升到这个地步了,到达一个快要超出我认知的地步了。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首先有一点庆幸,毕竟无意间躺着赚了一笔想想还是很爽的,然后仔细算了算:我们家目前年收约8W净积累大概2W一年,按升值70W来算这升值的已经是我们全家这十多年来积累量的3倍不止了,这么算下来还真的是笑着笑着就哭了——在这之前我还觉得努点力自己在成都远点的地方也能买一套房的(毕竟老爸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啊)。
不过本人多数情况下对于成都的房价其实绝大多数是无感的,因为自家在成都已经有房所以心中不慌,我妈就是这种的典型,我那个周末和我爸妈提及这事的时候我妈就是这么说的:“你奶奶那边一套房子,我们这边一套房子,就算你外婆那套遭你舅拿起跑了你这边也有两套,反正迟早归你担心个锤子,而且现在交通都这么方便了只要工作不离开成都还担心啥子房价嘛。”说完这一句的时候明显听到了我爸发出了一声低沉的“呵呵”(然而至今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而我么,内心也是咖啡里边撒把糖——苦味里边混点甜,毕竟和室友的那场谈论的后续室友说出来了一句:“乖乖啃老都可以的还读什么大学啊”且不说这可不可行但还是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的。
所以如果把题主说的“成都本地人”理解为“在成都定居且有对应户口的人”那这些人应该对房价其实不敏感,就像是我们家那样,买了房还了贷之后心安理得住下就是(更何况很多一开始就有房),房价已经不再是特别重要的生活参数之一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