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今后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工作中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如:早晨入园、进餐、盥洗、如厕、上课、走路、午睡、游戏活动等。如何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尊重幼儿,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每个人性格不同,但相同的是都有自尊心,幼儿也是如此,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有自尊心,无论幼儿能力强和弱。作为教师要懂得尊重每一个幼儿,对于能力差一些的幼儿,只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同样可以增强自尊心,让孩子充满自信,得到他人的尊重,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记得在我以前教过的孩子中,有一个叫豆豆的小男孩,刚刚入园时,他胆子特别小,做任何事都比其他小朋友慢,他在幼儿园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害怕”,我从他的眼神中也能看到他害怕的样子。之后经过和家长沟通,知道孩子在家也是这样,什么事都要先问大人后才敢去做,家长也很担忧孩子的性格会影响到将来的成长。于是,在以后的每一天里我都会默默地关注他,每次面对他时我总是面带微笑,抚摸他的头并用温和的语气和他聊天,常对他说:“你很勇敢。”“你是最棒的。”每次在教育活动中,我都会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当他答对时,我流露出的喜悦眼神让他露出了一丝丝微笑。同时我还调动其他小朋友们用掌声鼓励他,给他自信。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我看到豆豆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我总能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他,这样就会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有一次,我园开展主持人选拔赛活动,幼儿都积极踊跃地报名,但豆豆的家长说孩子害怕不想参加。我对家长说要鼓励孩子参加,班中的小朋友都上台参加比赛,只有豆豆不参加,那豆豆就更没有自信了。经过我和家长对豆豆的一番帮助和鼓励,豆豆终于愿意参加了。当豆豆上台时,教师和小朋友们送给他最热烈的掌声,他笑了,当时豆豆的妈妈流着泪对我说,豆豆自从来到幼儿园进步很大,不像以前那样胆小了。看到豆豆的进步,我很欣慰。在豆豆来幼儿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由一个胆小、怯懦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爱笑、敢说、自信的孩子。有时我在想,如果当时忽视或者对这个孩子置之不理,那么他将成为我今生的遗憾。二、教育幼儿,培养幼儿学会关心别人,共享快乐有人说:幼儿园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纯洁天真,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只要我们能正确、合理地引导和教育,孩子很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尤为重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4~5岁幼儿知道同伴之间要友爱、互相帮助,弱小的同伴与自己一样是有自尊的,懂得关心弱小的幼儿,能够产生怜悯同情之心,并能做到关心弱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程度的加深,幼儿逐渐懂得欺负别人不对,意识到弱小同伴同自己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是不能欺负的。在小朋友刚入园的前几天,小朋友之间你推我,我推你,互不谦让,在教室里乱跑,相互抢玩具,互相告状,这也是幼儿在没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前存在的普遍现象。据调查,幼儿入园前大部分幼儿都是在家里,孩子的需要很容易得到满足,孩子几乎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不懂得分享和谦让,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于是,在班级中组织幼儿开展了《学雷锋》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活动内容是向雷锋叔叔学习,帮助弱小的同伴、团结友爱。自活动开展以来,小朋友由最初的不懂事,不听话,互相抢玩具,到现在懂得谦让,讲话有礼貌,见到家长、老师能主动打招呼,看见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小朋友能够主动去帮忙。看见孩子的变化,教师们纷纷开展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整个幼儿园的氛围也发生了改变。家长们看到孩子们变得懂事了,懂得谦让了,不抢别人的玩具,学会了分享,回到家也能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都非常开心。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我把礼仪行为习惯创编成朗朗上口的小儿歌,帮助幼儿学习和记忆儿歌内容,让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从小学会有礼貌、懂得关心他人,帮助弱小,学会分享。三、以身作则,教师要树立幼儿的学习榜样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幼儿园,教师就是幼儿模仿的对象,也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因此,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教师要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也不能违反。在幼儿园,孩子们都喜欢性格温柔的老师,有的家长送孩子入园要求给孩子找一个温柔、脾气好的老师。因为这样的老师在对待幼儿犯错方面会有耐心,遇到孩子做错事时,不是大声训斥幼儿,让幼儿感到害怕,想说的问题不敢说,而是在幼儿面前能够心平气和、耐心细致地帮助幼儿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帮助幼儿改正错误,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好习惯。在与孩子、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重视语言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幼儿天生模仿能力强,在入园前,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在入园后,教师便成了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的举手投足间都蕴藏着教育。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包括教师给幼儿上课时的样子,幼儿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孩子都会模仿教师的样子去做。我家孩子小时候在幼儿园时,回到家就会模仿着老师做这做那,因为班级有两位老师,当孩子模仿班级王老师的时候,我就能猜出孩子模仿的是谁,我一问孩子,孩子就会说模仿的是王老师。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行和榜样作用对于幼儿来说是多么重要。习惯的养成伴随着一生,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幼儿的学习榜样。四、养成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刚刚入园的幼儿对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和小朋友都很陌生,特别是对集体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难以接受和适应。作为教师,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向幼儿说明幼儿园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规要求,告诉幼儿在做一件事情前先说清楚这件事的规则,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早上来园时要教育幼儿能够主动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问好并和家长说再见;上课时要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阅读时要保持安静,不大声说话,不影响他人读书;饭前便后要洗手,如厕、洗手时不拥挤,不打闹;进餐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幼儿独立进餐,并能安静愉快地进餐,进餐时不挑食、不掉饭粒,餐后能把自己的餐具送回到指定位置;午睡时,自己能够穿脱衣服和鞋袜,能把鞋子整齐地放在床下面,并能安静入睡;集体活动时,愿意和小伙伴分享玩具、图书,爱护图书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学会照顾弱小的同伴,并知道危险的东西不能玩,要爱护园内的花草树木,爱护幼儿园的环境。如果教师每天都这样提醒教育幼儿,慢慢地他们就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总之,幼儿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赋予生活活动各个环节以具体的内容和明确的要求,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怎样做,并逐步让他们懂得为什么这样做。教师既要在每一个生活环节精心地照顾幼儿,又要结合幼儿在生活活动各环节的实际表现,抓住机会引导幼儿多实践多体验,以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理自律的能力。那么,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一、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1. 晨间活动中,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早晚幼儿入离园时,老师首先主动和幼儿打招呼,让家长也和老师打招呼,幼儿在老师和家长的示范下,讲文明、懂礼貌,逐渐学会主动和老师问好,使幼儿在讲礼貌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使之成为习惯。我为孩子树立好榜样首先主动地跟孩子和家长有礼貌的打招呼,xx早上好!用多种亲热的方式接待幼儿。比如,拉拉孩子的小手,摸摸孩子的头,轻轻地拥抱一下,询问他们的生活卫生情况,对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的表扬鼓励,对表现差的幼儿及时地加以启发、诱导。通过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孩子们日久天长就会形成了一种懂礼貌讲卫生的好习惯。2.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来我家做客”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去尝试如何礼貌待客。通过评比竞赛的形式,更可以激发幼儿不断进步。经过一段时间,我觉得小朋友的礼貌用语加强了,和小朋友的纠纷少了,孩子们变得团结了。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幼儿从中亲身体会到了讲文明、有礼貌可以使大家生活得更愉快、和谐、团结、友爱,热爱这个集体他们也更乐意接受来自老师的教育。在我班常常听到“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没关系”等等文明用语。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指的“规矩”、“方圆”就是指的良好的常规和行为习惯。在幼儿园中,一个班级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生活的质量。二、一日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1. 通过故事、儿歌等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儿歌等,因此在平时各类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则会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2. 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将行为习惯培养融入于游戏之中。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有个良好的进餐习惯,我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活动中,幼儿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进餐习惯较好,桌面、地面较干净,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产生较好的效果。在日常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将自己脱下的外套折叠整齐,并按一定的摆放方法放在衣袋里,这样既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能在摆放的过程中培养秩序感。常规要求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每一项规则的提出,从一点一滴开始,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因此,我在我们班的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不断鼓励幼儿培养自我服务能力。三、家园联系,共同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生活经验的发源地,所以家园配合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教师要用耐心的教育态度和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同时发挥家长的积极配合作用,达到共识同步教育。家园要配合,互通情况,携手合作,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教师应根据幼儿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宣传讲解,达到共育的效果,让幼儿好习惯持续发展。1. 要经常地进行具体的行为指导。怎样待人接物,怎样整理物品,怎样爱惜玩具,怎样独立思考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认认真真地一步步教给幼儿。生活中许多枯燥的说教巧妙地编排成故事、儿歌、情境表演、童话剧等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给幼儿,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既达到了教育幼儿的目的,又丰富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育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因此,随机教育就会贯穿家庭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而习惯又是一系列的自动化的动作,是在掌握程度并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2. 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强化定型。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些事情一开始他们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幼儿的心理,用游戏的方法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然,作为老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同时,要和家长密切配合,做到家园共育,幼儿在园的表现要和家长沟通,让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也得到延续,强调家园共育的一致性。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我们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做起,从细节做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