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教育 > 正文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足以怡静、足以博采、足以长智。爱看书的人,思维比较敏捷、知识储存量比较丰富、语言表达及作文能力也比较强。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势在必行的义务。然而,当前,农村小学生当前的阅读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主要表现在“不喜欢阅读、无书可读、读书目的不明确”等几方面。那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看法。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不喜欢阅读。通过调查发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两个方面,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较差,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1)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由于农村大多数家长在外打工,对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要求、更不会主动给孩子添置课外读物,使用书面用语要求意识浅薄;另一方面家长自身的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差。(2)阅读习惯养成与教师教育观念相关。学生自我主动学习意识薄弱,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有关,还与老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有关系。老师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忽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重视优生评价,忽视学困生评价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倡导新课改理念,转变学生观必须当着一项重要的任务。(3)阅读习惯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学生对阅读很反感,虽然老师经常说教往往没有改变。究其原因是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说教批评多,引导实践少。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不诚实,阅读做样子,自我约束能力差。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如果学校能有效抓好学生常规教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对提高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真实、新奇、有趣的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在生动有趣而富有真实情感体检的读书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当孩子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身心处于最佳求知状态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这时,我有意识地选择相应教学策略,诱发孩子的阅读欲望。具体做法是:在教学准备中积极查阅资料,努力挖掘每篇课文的空白点,有机穿插历史故事、新闻资料等;教学中把教师精讲与孩子想象进行有效结合,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中萌发了解课文背后故事的渴望而主动阅读。
三、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家长配合。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渠道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③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涉及,阅读面要广。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学校完善。我们的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渐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小学应建设图书馆或图书室。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教育应培养学生提高利用图书馆工具书查找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四、丰富的阅读成果激读。
读书为阅读和写作奠定了基础,多读书学生知识面宽了,语言丰富了,创新思维发展得快,作文质量高。我从一年级坚持训练学生读书与习作相结合,开始学生真是不知写什么好,自从开展课外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不但生活中注重观察、描写,也能模仿童话故事情节自己编写,内容丰富,语言充满童真童趣。至今班里学生日记、周记、习作累计每人有三、四百篇,优秀范文都收录在班里作文集中,多数学生在各级作文大赛中获奖。同时学生们思维想象能力较同龄学生发展得快。例如:三年级上学期一篇想象作文,学生们观察一只小蚂蚁在一片树叶上顺流而下的图画,写一篇小短文。这节课上,孩子们通过看图,当堂课就编出了许多题目:《小蚂蚁历险记》、《寻亲记》、《乘叶漂流记》、《脱险了》、《独立生活的蚂蚁》等。作文交上来,几乎没有千篇一律的文章。大部分学生都自己围绕自拟题目展开想象,写一篇童话故事。一般只要想象合理,内容完整,语句通顺的文章,我都打上“优”的好成绩,以激励学生敢想敢写,轻轻松松写作文。通过我班开展阅读活动,孩子们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