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幼儿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家本身就是想象家。”所以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好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很重大的事。
幼儿天生有美术创作的欲望,他们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一个开放性的美术空间对幼儿里说就显得很重要,他们的美术表现得更轻松,更自在,更投入。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因力求做到为幼儿提供开放性美术活动空间,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幼儿不像成人,对物体的理解可深入体会,他们看到的只能是表象,也只能从表象上去理解。我们对幼儿的要求不能像成人一样去要求他们,这样反而会阻碍他们的发展。就好像一个框子框住了原本所有的可能,有了一个局限性。生搬硬套的教育方法对幼儿来说是很不利的。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成为教孩子“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一味的模仿,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象力,孩子画的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课程。
一、幼儿美术欣赏内容的选择性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指: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的基础上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美感经验,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学活动。
在现阶段,各幼儿园并不十分重视对幼儿美术欣赏的重要性,常被忽略或打入冷宫。认为没有必要性和实在意义。所以到现在为止,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艺术熏陶,在目前还是一个空白期。幼儿美术欣赏内容的选择就“选材”有很多教师对幼儿欣赏水平的担心,常常会不知道如何选材,应该让幼儿欣赏什么样的作品。选得太深怕幼儿不理解,不懂得欣赏,选的太浅,又觉得没有说教意义,不敢轻易做尝试,在作品的取材上很难做抉择。
我认为幼儿美术欣赏教学中的选材他直接影响到幼儿对作品的兴趣,为幼儿绘画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就像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欣赏作品它可以是多角度多范围的,它可以是雕塑、工艺品、自然景物等和周围环境等。但选材时要注意:
(一)选材来源于幼儿生活
幼儿的生活就是有的教育,幼儿教育就是幼儿的生活。幼儿教育只有扎根于幼儿生活经验,才能发挥其效果。所以幼儿美术欣赏的选材也应坚持浅显性的原则,从幼儿的生活、兴趣、探索、谈话和争论中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二)选材要有趣味性
我们在选择美术欣赏教材时,首先应该考虑童心和童趣,并且利用童心和童趣作为启发幼儿艺术情感,开启艺术大门的金钥匙。也就是说,作品的内容应该是孩子喜欢的、能理解的,内涵的艺术精神能引起幼儿共鸣的,是富有童心的、童趣的。如: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是一幅诙谐,有趣的作品,其变形、夸张的手法引起孩子的共鸣,调动其主动参与与欣赏的积极性。
(三)作品基调要明朗、轻快、夸张。运用夸张、变形、鲜明的形象和风格特征的绘画作品,有利于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
在幼儿的认知里,这个世界里的东西本来就是夸张的,丰富多彩的。他们眼里的世界与我们成人有截然不同的一面所以他们的画也别具一格,自成一派。他们的画像,是完全不成比例的,这就是一种天然的艺术,也是很多画家所追求的。幼儿,他天生就是一个艺术家,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给予人们新的启迪。
二、萌发幼儿的想象意识
想象力是在你的头脑中创造出一个念头或者思想画面的能力。在创造性想象中,你运用你的想象力去创造你希望去实现的一件事物的清晰形象,接着,你继续不断的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思想或画面上,给予它以肯定性的能量,知道他最后成为客观的现实。想象力的伟大是我们人类比其他动物优秀的根本原因。因为想象力,我们才能创造发明,发现新的事物定理。如果没有想象力我们人类将不会有任何发展于进步。幼儿作为我们人类发展的下一代,我们应该从最大的限度去寻找、开发他们的想象力、萌发他们的想象力的意识。丰富的想象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培养和训练,体验越丰富,想象力就越丰富。现在有很多教师在教幼儿绘画的时候已经忽视了开发幼儿想象力这一部分,通常只是拿出范画,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画里面都有些什么?然后在示范一遍如何去画就让幼儿照着自己的方法去画,完全没有给幼儿想像发挥的空间。说起来是为了孩子好,怕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想象,画出来的不知道是些什么,但是,这显然严重扼杀了幼儿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原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现在去只能走这么一小步。我们应该让幼儿自主性的去想象和发挥。
我们可以让幼儿听故事,创作故事画。幼儿都很喜欢听故事,能对故事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事的理解也会增强。在听故事的同时,幼儿会跟着故事的情节不断的展开想象,去定位自己心目中的一些故事人物形象等,所以通过故事的描述,幼儿可以进行再造想象。选的故事情节不需要太复杂,最好角色形象生动鲜明,情节变化明显。比如“丁丁的双休日”。丁丁去了哪里,都做了些什么,内容分明,有连续性。我们也可以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看、摸、闻、尝、听,让幼儿的头脑中有一个鲜明的形象。尽可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在示范讲解中不是直接告诉幼儿怎么画,而是现场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示范。比如,在美国学生画苹果,教师摘来一筐苹果,由学生任拿一个去画,日本的学生也拿着去画,而在中国,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画苹果,往往都是由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规定好先画左,后画右,这边涂红,那边涂绿…………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遏制住了幼儿自己发挥的空间,毕竟每个人眼中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表达出来的效果也就不一样了。就好像一个相同的故事里却有着不同的场景和摆设。所以不妨让幼儿自己先去观察和发现,而教师在一旁关注,必要时做一些讲解和小结。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加登纳说过:“差不多每个孩子到4——7岁时,在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对幼儿来说,他们的创造力同样需要周围人们的陪养。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需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美术教育活动作为培养幼儿创造思维的最佳手段之一,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认知能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描述能力等。心理研究认为,幼儿创造是自由发挥的结果,是良好的教育结果。如果教师压制其自由发挥,必然会扼除他的创造力。这就要求要教师必须有先进的教育思想。
(一)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肯定幼儿的创造水平
幼儿的绘画发展是有阶段性的。0——1岁,偶然的涂鸦;1——1.6岁,涂鸦有了改进,能画垂直线,平行线和多种线条,凭视觉而涂鸦;2——3岁能画多种环形、螺旋形、粗造的圆形;3岁能画出看过的物体外形;4岁较艰难的画方形,想画三角形但几乎不能成功;6——7岁画几何图形成熟了。而且幼儿眼中的世界多半是幼儿心中的世界。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结合。如果以成人惯用的透视、比例、配色等审美要求幼儿,这些是幼儿所不能及的,必然打击孩子的画兴。作为教师有必要蹲下来和孩子同视平线,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形象,看孩子的画是不是有道理,而不是武断的改这改那。又是成人看起来“不完善”,“不合理”的,却恰好是幼儿的天趣所在只有教师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的素养,他们培养的幼儿的美术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颜色,进行大胆涂色
在幼儿绘画涂色这一块,很多教师直接告诉幼儿这个物体是什么颜色的,所以你应该选择什么颜色去填充。比如,苹果是红的,太阳也是红的,所以你就要用红色去填充。主观地去引导幼儿认知世界。所以大家画出来的都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草是绿的,天是蓝的,花儿是红的。我们应该让幼儿自己去选择喜欢的颜色进行搭配,给他们跟多更充足的自我发挥空间。你会发现幼儿用色明快、大胆,并不是按常理去涂的。太阳和苹果可能都不是红色的,而是蓝色的、紫色的,所有你意想不到颜色。儿童色彩世界就是一个七彩世界。儿童对色彩的应用也能直接反映出他现在的一个心理状况,开心或者难过,所以让幼儿自己选择颜色,也是一个可以更好了解幼儿心理现状的有效途径。
(三)发散思维,不拘一格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教育方式都是过于生搬硬套和模仿的。我们强行给幼儿的创作想象上扣了一顶大帽子。我们告诉幼儿太阳是圆的,苹果是圆的,月亮总是像小船,这个样子还怎么教幼儿去进行二度创作?我个人认为,如果孩子的世界也像我们成人这般机械,这世界就不再有活力和新鲜感了。什么事情都直接去告诉幼儿,幼儿就失去了探索和求知的机会,就更没可能去自我创作了。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模式。我们应鼓励幼儿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举个最简的例子,小班的美术课,画太阳。我们完全可以打破常规和传统观念,让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可以提出疑问,太阳都是圆圆的吗?引导幼儿通过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你心目中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对太阳的光线和形状有所改变,而不是一味的画个圆,然后几簇短线作为光,单调而死板。有一百个小朋友就应该有一百个不同的太阳。他们可以是方的,长的,三角的,多角的,总之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与其不断重复克隆,为什么我们不去创新和寻找更多元化的新大陆。
(四)游戏中去完成
游戏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他们在生理上发育还不成熟,表现在他们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幼儿就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因而,有游戏生活的儿童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儿童,也只有在游戏生活中成长的儿童才会是身心健康的。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与游戏很好的结合起来,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1、提供创设新颖的美术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的物质世界。一年四季各类瓜果蔬菜,植物种子不断。这些形态各异的自然物质成了我们们极好的美术创作材料内容。例如:秋天飘落的树叶进行印画游戏,我只是把印画方法交给了幼儿,而没有给与太多的规定要去画什么,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幼儿自己去创作。在幼儿创作的同时,我鼓励幼儿可以多方位印画,给与提示。这样幼儿不仅能从中得到乐趣也能学到新技能。2、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因势利导。从幼儿的心理上来讲,你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给他们不断的新奇和自身参与才能调动东他们的积极性,一味得让他们听取你的命令,只会让他们索然无味,而且效果不明显。如果能运用趣味性的游戏就可使幼儿学起来毫无思想负担,在不知不觉中,很自然的接受了绘画的技能。例如:在大班的美术课中有一节需要让幼儿画下我们做的各种动作时的姿势。首先我采取了玩木头人的游戏,让幼儿一边念的时候一边做各种各样的动作,等到喊到123的售后,大家都不许动,保持原来的那个动作。然后教师做摄影师把它拍下来——现场记录(画)下来幼儿的动作。以此来让幼儿欣赏大家做的各种动作,然后又引导幼儿自己去画你刚才做的动作和看到的动作,自己也可以想几个动作出来画下来。整堂课完整有序,他们完全沉浸在游戏中,感觉轻松愉快。幼儿接受学习的内容的情绪明显高涨,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在再度自我创作。3、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创作思维。幼儿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对新鲜事物也容易感到有兴趣。教师可以在绘画前故意装一下神秘。在出示绘画教具前,可以把教具放在盒子里,然后让幼儿来摸一摸,说一说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再让幼儿会去画。这样幼儿可以最大程度的展开想象,放开胆子去画,从而充分地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幼儿画好后再给幼儿看实物,同时分析幼儿画的优缺点。
当然,游戏作为美术教育的辅助手段,还必须把握以下几点:1、游戏要短小精悍,一般只需要5、6分钟即可完成。内容必须与教学紧密相扣。2、在教学中,游戏不可喧宾夺主,在考虑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同时,应要保持游戏的辅助手段的特点,为真正美术教育的内容服务。这样,作为美术教育辅助手段的游戏,就能真正发挥增加活动气氛,调节情绪,促进学习的“润滑”功效。
四、学会互相欣赏和交流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的,每件作品都有它自己的独到之处。其中许多值得相互学习和观摩的部分,从而可以激发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相同班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
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引导幼儿乐于欣赏,并可让幼儿来说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让幼儿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大胆的自我表述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在幼儿作品展览欣赏的同时也极大满足了幼儿的成就感,觉得自己的劳动被大家得到了认可,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兴趣慢下了很好的一笔。让幼儿彼此欣赏各自的作品,讨论和发现大家的不同,原来还可以这样画或那样画,开阔幼儿的视野。
幼儿是完整的人,有权享受与成人相等的尊重与权力。教师则是在一旁协助,帮助,然后才是指导者,毕竟幼儿才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入体会到,一个好的引导和方法可以让幼儿为之兴奋,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去。不要一味的命令他们,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我相信,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我们能不断的更新,拜托一些传统教法的弊端,还有幼儿一个正真的学习环境,从一味模仿到不断自我创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