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孩子时父母老是护着怎么办呢?」
看到这个问题,我很自然地想到上个月Papi酱更新的一条视频——
视频演绎了父母对孙辈和子女的“双标”,贴近现实,对比强烈,活脱脱就是我们大多数家庭的日常嘛,共鸣深刻,引人深思。
Papi酱说:
我发现我朋友的爸爸妈妈,不管他们之前对自己的小孩有多么严厉,一旦他们成为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无一例外地会对第三代非常宠溺,我希望以后我的爸爸妈妈、公公婆婆不要变成这样。
“你觉得有可能吗?”
“我不知道。但是,我们很快就会知道了,我要当妈妈了。”
Papi酱官宣怀孕的方式都这么有趣,除了微笑祝福之外,我也不免反思“隔代宠溺”这一让很多年轻父母烦恼不已的家庭教育问题。
接下来,我想通过两个真实的例子,谈谈我的观点:
隔代宠溺不是洪水猛兽,是利还是弊,取决于年轻这一代父母如何主导。
❁ 先说说这个家庭的背景:
这位妈妈是我的朋友,她的父亲重男轻女,偏偏不能如愿得到一个儿子。她说从小到大,父亲动不动就拍桌子瞪眼睛,任何不如意都归咎于“自己没儿子”这件事,“女儿无用”成了她父亲的口头禅,她看着母亲委屈隐忍,她一方面心里怨着父亲,同时竟也不知不觉把“生儿子”当成了人生中极重要的事,她潜意认中也认为自己及其家庭的所有不幸,皆因自己不是一个男孩子。
她人生早期的经验告诉她,只有生了儿子,婚姻才能幸福,人生才能得以圆满。
她公婆同样重男轻女,不同的是他们育有两个儿子,正因如此,老两口在村子里走起路来都特别昂首阔步,自豪不已。
老两口为了两个儿子,可谓是殚精竭虑,恨不能掏心挖肺付出一切。同时他们性格强势,两个儿子都非常孝顺,即使已成年,对父母基本上也是言听计从;加上老两口一向勤劳致富,拆迁又分了几套安置房,腰杆更是硬气。
说到这儿,大伙儿应该能明白,这是将自己孩子的生命进行深度捆绑的一对父母。
❁ 众星捧月
到了孙儿这一辈,大儿子连生三胎都是女儿,爷爷奶奶成天唉声叹气。
老人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孙辈中的第一个男丁——大宝,那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身为母亲,我这位朋友也“母凭子贵”,她终于放下自卑感,大有扬眉吐气之势,她对儿子也是无上爱怜,看到爷爷奶奶把孩子当宝贝宠着,她既放心,又满足。
孩子出生后,婆婆为了让她月子里能休息好,自愿没日没夜地带着小宝贝,从此孩子便一直跟奶奶睡,年轻妈妈贪睡,也乐得享清闲,何况奶奶带孩子的细心劲一点不输亲妈,反而还有经验的优势,产假结束,这位妈妈就重返职场,因为有靠谱的奶奶撑着,妈妈几乎过回了生育前的自由生活。
❁ 大人的包办溺爱,都是在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苦果要一起尝
转眼孩子上幼儿园了,晚上不睡觉,早上起不了床,不会自己吃饭,午睡尿床,还总欺负别的小朋友……
妈妈这才意识到出问题了,责怪爷爷奶奶太溺爱,开始约法三章,想要迅速解决问题,可我们都知道,习惯养成岂是一日之功?
鸡飞狗跳的日子开始了,每当妈妈要求孩子坐到餐桌前跟大家一起吃饭,孩子就各种闹脾气,把食物撒得满桌满地,开始妈妈还有些耐心劝导,可孩子哪里肯听?妈妈开始吼,拿出鞭子想吓唬孩子,爷爷奶奶不依了——
“孩子还小呢,谁都不许打我的乖孙。”说完抱着孩子坐回电视机前,打开动画片,孩子终于安静了,奶奶一勺勺的喂完一整碗饭,晃着空碗炫耀。
妈妈被孩子哭闹得感觉头都快要炸了,心想能安静一会儿也好,随他去吧!
就这样,每次总是试图管教,最后轻易又放弃。就在这样的反复中度过幼儿园的三年。
今年孩子上一年级了,依然还要边看动画片边喂饭,上课坐不住,理解能力较差,听不懂老师的要求,也看不懂题目。
朋友说,我现在只要看到班主任的来电头皮就发麻,每天都被告状啊!
❁ 总结:
该怪爷爷奶奶吗?当然,过度宠溺让孩子骄纵、刁蛮、任性,阻碍了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发展。
全是爷爷奶奶的责任吗?显然不是。父母在孩子生命早期教育的参与度太低,听之任之;
3岁以后才想纠正,只知心急却没有正确的方法,又信念不坚,左右摇摆3年仍无法统一家庭成员的教育理念;
往往雷声大雨点小,一场场“家庭闹剧”,终是“小霸王”利用大人之间的矛盾,“大获全胜”。
我曾对朋友直言不讳,如今的局面,你们作为父母应负主要责任。父母对孩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一个屋檐下生活6年,父母从未反思,也未有效干预。
父母的懒惰和对责任的逃避,才是一切的原凶,爷爷奶奶只是宠溺的帮凶。
❁ 再来说说我自己的经历
我出生农村家庭,是家中长女,很早就跟着父母上山下田,我害怕夏天的烈日,也惧怕劳作的辛苦,所以拼命读书,想改变命运。
我上初中时便离开家,外出求学,很早独立,父母也习惯了我的自立和自律。
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有机会见外面更大更精彩的世界,因此不能给我更多更好的意见。人生中很多重要选择,我都会与他们商量,但基本上他们都会说:“这些事我们不懂,你想好就去做吧。”
我养成了自己负责,自己做主的习惯。
❁ 经验育儿的外婆VS科学育儿的妈妈
孩子上小学之前的那几年,大多数时间是我的母亲在帮我。
最初,生活习惯和育儿理念上的冲突,我们频频有矛盾,母亲很不屑:“我一手带大你们姐弟俩的经验还能有错?你这也不信,那也不信,照书养就一定好?”
真正令她对我改观,是孩子8个月时幼儿急疹,孩子反复高烧不退,她既心疼又紧张,“赶紧上医院,你小时候也是这样,一发烧便是高烧,不到镇上吊瓶都好不了,有一次半夜翻白眼,吓得我和你爸连夜抱上你就跑……”
“他出生后这还是第一次发烧,很可能是幼儿急疹。”我安慰她,并告诉她书上对幼儿急疹的描述。
“我可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幼儿急疹’,高烧不能耽搁,你别自作聪明害了孩子。”她跟我急了。
那一次,我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大,观察、给孩子物理降温……我赶她回屋里去休息,自己守着孩子熬了两个通宵……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我们都松了一口气,母亲玩着说:“算你厉害,赤腿医生。”
从那以后,她便很少再与我争得脸红脖子粗,但我仍然会虚心请教她,与她商量,在育儿过程中,好多次都是母亲的经验帮到了我,但是对于一些老一辈的育儿误区,我也会坚决抵制。
❁ 最严厉的父亲
我的父亲年轻时很英俊,但常常愁眉紧锁。生活的重担压着他,印象中他不经常笑,每次喝酒微醺时,就把我们姐弟叫到跟前:“你们一定要争气,好好读书,离开穷山沟。”这句话,他重复又重复,我也特别放在心上。
我弟小时候顽劣,不学习,爱捣蛋。父亲常常训他:“你是不是想我气死我?要是有你姐一半懂事……”
唠叨说教都不管用,父亲气急了就打,我弟偏是执拗的性子,小腿被藤条打得伤痕累累也不叫屈,梗着脖子不认错。
有一次,我爸气疯了,将他双手缚于身后,敲碎了瓦片让他跪在上面。
我哭着求情也被父亲大声喝斥。爷爷来了,走到跟前恶狠狠地说:“该打,不听话就该狠狠地打。”
父亲霎时又举起藤条挥向弟弟,打得眼红了,他丢掉藤条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我隐约听到他的哭声,那是我第二次听见父亲哭,上一次,是我的三叔(父亲的亲弟)意外去世时。
后来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和母亲的谈话,其实打在儿身,痛在己身。他下手狠了,心里已经后悔,可以我弟不肯认错,父亲便没有台阶可下。如果当时爷爷能挺身护一下晚辈,骂我爸几句,他都可以就坡下驴,没想到爷爷火上浇油,我爸又怒又恼,想到自己从小也不受爷爷待见,心下顿时伤心不已。
❁ 最“没原则”的外公来了,我们先立好规矩
我爸每次见到我儿子,他连眼睛都会笑,那种由内而外的欢喜很感染人。
我儿子对外公外婆的感情也非一般人可比拟。
我看了papi酱的视频,那简直就是我父母的翻版嘛,对孩子宠溺到没边。
去年我装修新房子,又要上班又要带娃,忙不过来,就请我爸来帮我几个月。父亲来之前,我先和孩子约法三章:
第一,外公来了以后,一切秩序照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许犯懒,不许过分依赖;
第二,外公年纪大了,没有固定收入,不许让外公花钱给你买任何东西;
第三,外公爱你,事事顺着你,你更要有分寸,敬他爱他,不能逾矩。我也和父亲聊天:
我知道您超级爱孩子,我也爱他,我们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他好。而且,他一直是我亲手教导的,所以你一定要配合我原有的轨迹,可不能三两天打回原形,这样于他于我都不利。 他已经九岁了,你想想我9岁的时候已经能自己生火烧饭了,所以他的事情你千万不能插手,包办替代只会把他养坏。
我管孩子的时候,会有分寸,我一定不会打他,但有时候可能会需要严厉地批评,事后你可以安抚,但过程中你不能插手害我破功。一旦孩子知道有靠山,很多规矩便不能执行。
❁ 总结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早期教育对孩子性格、习惯、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因此,0-7岁,父母一定要亲自陪伴孩子,给予他生活上的照料、情绪上的接纳、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安全,与父母建立深度连结;
正确对待“隔代亲”问题,首先两代抚育者之间需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无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是爸爸妈妈,都是以爱孩子为前提,以亲情为纽带,遇到教育上的分歧应通过沟通来解决。
若确是思想僵化且强势的老人,沟通不成,严重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正常教育,只能暂时隔离。
如果父母的家庭教育是有序而有效的,那么让孩子偶尔体验一下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溺的感觉也不错。
写在最后: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感谢阅读全文。
我是宸妈愫愫,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育儿路上,愿我们都成为有觉悟、能自省的成长型父母。
欢迎关注@愫说育儿,欢迎互动,欢迎点赞。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