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五年级数学问题

从资料上查到,我国发射的人造卫星在空中绕行1.5周需2.65小时。问:一天能运行几周?(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到绕行每一圈的时间:
2.65÷1.5=1.766666...≈1.8小时
那么24小时里面有多少个1.8呢?
24÷1.8≈13圈

两筐苹果共重78.6千克,如果从第一筐里取出5.3千克苹果放到第二筐里,两筐苹果的重量正好相等。第一筐内原有苹果多少千克?
根据从第一筐里取出5.3千克苹果放到第二筐里,两筐苹果的重量正好相等,
我们就可以知道第一筐比第二筐多5.3×2=10.6千克
然后利用和差公式
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所以第一筐重(78.6+10.6)÷2=44.6千克
第二筐重重:78.6-44.6=34千克
祝你学习进步 谢谢采纳

总结小学学习数学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一、教学难点的确定。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难点:一般情况下,学习中凡是需要通过教学认知结构进行改造而掌握的教学知识点,就是教学难点。凡是通过认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加工,而掌握的教学知识点,不一定是教学难点。但在现实操作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灵活定位。在同一个学习过程中,在同一种“教学难点”中,由于学生个体的教学认识结构的差异,和遭遇难点或在突破难点的速度上的个别差异,在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例如,除法、分数、比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通过知识的迁移,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又使学生弄清之几个概念之间的异同:虽然“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中的分子,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中的分数线,它们都可表示两数相除关系,但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既可表示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也可表示不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根据三者之间的联系,在解这三类应用题时,通过灵活转换,化难为易,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把一种农药和水按照1:2500配成药水。在1000千克的水中,应放这种农药多少千克”这道题时,可用比、分数、除法三种方法解答这三个概念就成为该课内容的教学难点之一,在教学上必须通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沟通这三类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打破思维定势,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2、区分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是“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点的前提叛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点是某知识单元的核心或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数学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因而对每一位学生均是一致的。而教学难点却不是,正由于重点与难点二者形成的依据不同,有的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会形成难点,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还有的内容虽然难却也并不一定就等于教学难点。学生在感知与问题有关信息的过程中,受到旧知识、旧经验的迷惑不知不觉地用原来熟知的知识规律来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将思维活动引入歧途。如:学习了解比例知识(3:X=6:7)有些学生受到前面解方程知识的干扰,在解答过程中,他就把X看成是方程的除数,而运用除数等于被除数除以商的解答方法来解答(x=3÷ )又如:学习化简时,学生很容易把化简和求比值混淆起来,像化简比4: =10:1或 4: ( )=( ),有的学生错误的写成4: ()=10变成求比值了。总之,这种知识的前后干扰,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困惑,在解题时选错用错知识,导致错误发生。这就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

小学时我非常的粗心大意,总是算错,最讨厌应用题,不会做呀!

常见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有哪些?

五年级数学问题

现在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相关文章:

幼师在整合社区资源方面面临哪些问题和困难

天津2022年小学摇号是否就近分配?

关于家乡教育文化建设的建议?

非京籍无房儿童幼升小的学籍必须回原籍生成吗

各位家长我想问一下,孩子紧张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怎么办?

线上教学目前如火如荼,请问各位觉得最好的平台和教学方式是什么?

求《幼教行业的投资及未来趋势》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