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叶子老师,中科院儿童心理学研究生,国际感统训练师,专注感统12年,只为更专业。
体格的锻炼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循序渐进
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规律,选择的活动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
2、持之以恒
我们身体和环境的所有互动最后都是再大脑中持续不断的链接和巩固过程,所以要想让孩子体格强壮,坚持不懈很重要。
3、生动活泼,丰富多样
孩子参与的活动或运动不要单一,比如体适能主要锻炼的是孩子的某一块肌肉力量,而感统训练锻炼的是孩子的身体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而后者的活动往往要求更具丰富趣味和针对严苛性。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要保证合理饮食的基础上多去户外活动,在跑跳和大自然的接触下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
对于学龄期的孩子可以鼓励其参与一项体育运动,此时的孩子粗大运动和精细已经发展协调,身体已经为竞技类的游戏打好了基石,例如篮球,足球等团队协作游戏,在运动中增强体魄培养情操。
最后,参加感统训练也是强身健体,发展智慧的不错选择,因为感觉统合是孩子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孩子发展的根本。
那什么是感觉统合呢?早在1906年,英国心理学家谢灵顿和拉什利就提出了“觉统合”这一术语,指出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提出了感觉统合的初步理念。到了1949年,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研究了大脑和神经的运行规律,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建立在人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上,知觉、思维等是这种互动联结的结果。
到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爱尔斯(A.Jean.Ayres)博士(1920-1988)在工作中发现,很多孩子尽管智力正常,但是在生活上却与正常发育儿童的表现有很多的不同,比如学习困难、动作笨拙、胆小怯懦、好动不安等。他根据脑功能研究、临床治疗及实验,发现这些问题儿童的异常行为与大脑中处理这类信息(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等)存在联系。爱尔斯博士认为,儿童的这些行为异常,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和身体的各个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就此爱尔斯博士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
根据这些研究,爱尔斯博士与20世纪60年代末正式提出儿童干预理论,开发了治疗儿童感统失调的方法与器材,运用对儿童前庭、本体感和触觉有刺激功能的游戏运动,来训练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促进其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功能正常发挥,进而改善儿童的学习成绩、运动协调和语言方面的能力。并于1972年在美国加州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感觉统合失调研究中心”,实验推广自己干预方法,并取得不俗的科研成果。
感觉统合是指人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然后经由大脑加工处理,大脑再指挥身体做出相应的行为的过程,简称感统。
简单的所说就是:输入、加工处理、再输出的过程。
感统学习感统学习,也可叫做感统训练,学习和训练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刺激”,那什么是刺激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平时俗称的“这摸摸,那碰碰”,比如孩子最早是用嘴接触世界的,但有些妈妈担心孩子吃了脏东西,不让孩子用嘴叼东西,咬东西,就错过了学习训练期,再比如,孩子到了2-3岁喜欢摸摸这,捅捅那,这个时候家长又怕脏,又错过学习训练期,等等吧。
前庭功能失调前庭感统失调是感觉统合失调的其中一个种类,主要是外部的刺激信号被孩子接收以后,无法在他的大脑进行有效的统合,导致孩子全身的活动不能协调进行,时间长了以后形成各种障碍,同时影响身心健康。
前庭感统失调主要表现为喜欢转圈,自己不觉得头晕,喜欢看转动的东西,但是行走时平衡差,东倒西歪摇晃不稳,经常撞到东西。
听觉失调如果说七大感觉系统:视、听、触、味、嗅、本体、前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两大感觉系统的话,毋容置疑,一个就视觉,另一个就是听觉。因为视觉和听觉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它们就像人的两条腿,任何一个系统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有专家做过统计,孩子上课时50%的时间都在听老师讲课,因此我们想要让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觉系统的稳定就是必然的保障。
听动协调是指听觉和动作统合协作的能力,是孩子可以根据所听声音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
听动协调能力是听觉、大脑,本体觉等各个组织器官共同协调运作的结果。任何一个组织器官的发展滞后都会影响人们听动协调能力的表现。因此,要进行听动协调能力的训练,首先我们要做好前庭觉、本体觉的训练,保证各个组织器官的正常,然后再调整进行听动协调统合训练,这就是我们一直主张的“动”和“静”相结合的训练组合。
听动协调能力差的孩子容易听而不闻,反应比别人慢半拍;听课记笔记慢,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本体失调本体感觉最初由Shrington于1906年提出,是指来自我们身体内部,是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
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是个体对身体的一种感觉,能告诉我们自己身体的位置、力量、方向和各部位的动作,以及有助于统合触觉和前庭觉的一种感觉讯息。
本体觉包括三个方面:
关节位置觉,是辨别和感知关节的空间位置;
运动觉,是指辨别和感知关节运动方向和速度;
抵抗感觉,辨别和感知作用在关节上的力或关节内产生的力。
我们的肌肉、关节和筋膜上都附有本体感受器,因此每当我们身体做出一个动作时,肌肉、关节和筋膜的神经感受器就会接受到运动信息,然后通过传入神经再传入大脑,大脑再对各种运动信息统合处理,及时的做出反应,然后我们的身体各部位才能协调运作,动作流畅。
可以说,本体觉就像是存在于大脑当中的一幅全身的感觉地图。有了它的存在,一个人即使看不到、听不到,也可以对全身进行精确的掌控。所以我们才可以在闭上眼睛的时候,依然能够轻而易举的用手指出鼻子、耳朵、嘴巴等器官所在的位置,可以在驾驶汽车时,一边观察前方路况,一边控制离合和刹车,可以在打球时做出各种动作而不丢球。
视觉失调视觉对我们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大脑获取信息90%都来自视觉,毫不客气的说,没有了视觉,我们将无法有效的、快速的感知周围环境,也就无法及时正确的做出反应,更不用提什么感觉统合了。
对孩子来说,特别在学习上,视觉就更重要了。学校的任何学习方式:读书、写字、看黑板,都离不开视觉的配合。
可以说,我们要通过改善孩子的感统失调,解决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就必然要经过视觉系统训练这一关。
触觉失调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震动等产生的感觉。触觉感受器遍布全身,所以整个皮肤都是一个感觉器官。
比方说:在高温情况下,人会感觉不舒服,然后就会想找凉快的地方;而在低温情况下,人就会感觉到寒冷,会多穿衣服。再比如说湿度,如果出差到南方,会感觉不适应,身上湿湿的,会急切的到干燥的地方去;而如果在南方呆习惯了,回到北方,则会因为气候的干燥感到不适应。这都是我们的触觉系统在起反应。
我们的整个皮肤都是一个大的感觉器官,但是触觉感受器在全身的分布不规则,一般情况下用的越多的地方,触觉感受器分布就越多,越敏感。比如人体的唇、鼻和舌尖指端部的触觉最为敏感,其次是指腹部,头部,背部和小腿最少。
触觉感受器的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广泛的分布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内,以感知内外的各种刺激,做出相应的神经反射。
触觉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触觉感觉器官,既外周感受器,是分布于表层皮肤中的迈斯纳触觉小体和皮肤深层的巴西尼环层小体(前者感受轻微机械刺激引起触碰感觉,后者感受重一些的机械刺激引起的压觉,统称为触压觉),此外还有自由神经末梢、触盘、毛发神经末梢等,这些触觉小体,直接接受外界刺激,并进行能量转换,把物理能量转换成神经化学能量。再由与它们相连的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中央后回,既触觉皮质感受区,经过这一高级神经中枢的分析综合,最终产生触觉。
感觉统合训练一定是医教相结合的,同时也是大脑科学,感统训练老师须具备基础大脑知识,儿童心理学知识。只有理论没有实践,训练无法落地;只有实践没有理论做指引,是盲干!回归教育本质,踏实服务好身边的孩子,让一批孩子受益!
辅助儿童素质教育,普及儿童感统训练,我们一直在路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