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一年一个诺贝尔,日本妈妈是怎么培养孩子的?
1、不局限于知识传授,注重生活经验的培养
我们中小学的学校教育里,课程设置基本是语数外、美术、体育、音乐,而日本除了这些基础课程,还会根据不同年级开设生活课,包括家庭课、风俗课和生活技能课,比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等。
多样化的课程培养的是多样化的能力,在生活中其实最容易萌生好奇心和想象力。
如果不是看到了开水壶的壶盖冒气,瓦特怎么会发明蒸汽机?如果没有生活经验,曹雪芹又怎么能将一部《红楼梦》写得如此荡气回肠?
近年来,我国已经意识到“只读圣贤书”的应试弊端,正在逐步推广素质教育。2017年教育部就将综合实践活动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程,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作为家长,平时在家可以逐步积累孩子的生活经验,做家务、看纪录片、到户外走走等都是不错的方式。
不要只是在主题活动或者特殊节日时才带着孩子“体验生活”,真正的生活不就在每一天每一秒里么?
2、注重身体素质锻炼,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
日本的幼儿教育是体育当先,初中以后会慢慢培养更高的运动爱好。毕竟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是保证持续学习和输出的前提,不信你看很多成功人士都有健身的爱好。
反观我们的孩子,从小被保护得太好,对比之下身体真的太弱了。
有新闻报道,初中生引体向上全军覆没……
某中学的体能测试中,某班总共20个学生,只有两个学生做了2个以上,一个学生做了一个,剩余的一个都做不到,甚至握住单杠后连几秒都坚持不了。
按照标准,7年级4个及格,8年级5个,9年级6个,满分12个,据体育老师介绍,全年级没有一个做到满分,及格的也才7个。
其他的数据更加惨不忍睹,超重、近视、糖尿病……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手无缚鸡之力,意志力、坚毅力更加薄弱。
未来有竞争力的孩子,一定是左手大脑,右手身体,两者缺一不可。趁着周末,趁着长假,带孩子到体育公园走一走吧!
三、培养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
日本父母是这样做的:
小孩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被告知:你需要自己独立上学。很少有家长接送孩子的情况出现。
就连日本公主也要自己拎包上学,虽然有人护送,但从来不会抱着她走,也不会帮忙背书包,即使下雨天也不例外。
在日本街头,常常可以看到一群背着书包、排列整齐的学生队伍,有时候会有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带领孩子们到公交站或者校车上下点。
可以说,日本学生的独立精神培养,是从独立上学开始的。
而且连书包也是孩子自己整理的,包括文具、课本、运动服等等,日本父母都会让孩子自己完成。但在很多中国家长眼里,孩子只需要负责安心上课就好了,其他的事情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负责,甚至还会雇人专门接送孩子。
考虑到安全因素,不敢让孩子一个人出门也是很正常的,不如试试让孩子自己准备好上学要用的物品,这总做得到吧。
四、让人羡慕的修学旅行
诺贝尔奖得主大隅良典曾表示:“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
所谓修学旅行,就是让孩子跟自然亲密接触、跟文化融为一体。
修学旅行是贯穿日本小学、中学乃至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以学习为目的,不是单纯出去游玩的,学生更容易从旅行中学到知识。
有时会跨越日本大区,有时就在家附近,修学的地点丰富多样。
比方说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学习知识的历史修学旅行;跑到森林里感受自然生物的森林修学旅行、到农场农田里学习农业知识的农业修学旅行……
平时没事的时候,到家附近的文化公园、景点遗迹,甚至只是普通的草地、湖泊,都可以是“修学旅行”的目的地。
另外,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研学活动也越来越受中国家长的青睐。
都能够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让孩子能够成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