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以生为本、
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
,
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
,
都应关注学生
运动兴趣的培养
,
才能使学生自觉、
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
,
在体育课堂教学
中
,
只有学生对运动有了兴趣,才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才能养成坚持体育
锻炼的习惯。
但什么是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由
于对新的体育课程中运动兴趣的理解角度的不同,
对运动兴趣的功能、
价值、
内
容等认识的不明确,
导致在体育课程实践中对待学生运动兴趣仅停留在教学方法
翻新,
教学情景求“热闹”等表面现象上。
因此,
在推动体育教学新课程的实施
进程中,
就需要对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行理性地审视和反思,
分析原因,
找出解决
的办法。
我带着这个问题
,
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自我锻炼的认识和自我锻炼的
情况调查
,
发现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还是有一定的认识
,
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
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
,
才能将认识转化为锻炼身体的动
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
一、对运动兴趣的理性认识
1、
运动兴趣的含义运动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体育运动及爱好体育运动活动
的心理倾向。
它是一个人对体育运动需要的情绪表现,
反映了人对体育运动的选
择性态度。
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
展的,
而且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运动需要有关。
学生只要对体育运动感兴趣,
就会产生接近体育运动的倾向,
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
情。
2
、
学生运动兴趣的特征首先
,
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广泛性,
也就是学生运动兴趣
的广度。
运动兴趣的广度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有的学生兴趣十分狭窄,
对大多
数运动项目没有热情,
只对少数甚至是个别运动项目有兴趣;
而有的学生运动兴
趣十分广泛,
只要能接触到的运动项目都表现出及大的兴趣,
总想试一试。
其次,
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倾向性,
也就是学生运动兴趣所指向的是什么运动。
如有的
人对篮球感兴趣,有的人对武术感兴趣,有的人对健美操感兴趣等。
3
、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功效性,也就是指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活动中产生作
用的大小。
有的人的运动兴趣只停留在思想上,
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
中来;
有的人的运动兴趣则不然,
它能推动一个人去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产生明
显的实际效果。
4
、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运动兴趣持续的时间和巩固的程度。有
的人的运动兴趣是持久而稳定的,
这种人一旦对某种体育运动产生兴趣,
就会始
终保持而且长期不变,
还会一步一步地深入下去,
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
而有的
人的运动兴趣极不稳定,
经常会对某种体育运动产生兴趣,
但不能持久,
会经常
改变。
二、
教师在激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中作用运动是中、
小学生的自然天性,
更是
学生自由的释放,
但他们只有热情,
缺乏必要的理智和和正确的运动方法,
解决
这个问题的重任只能义不容辞地落在体育教师身上。
体育教师可以运用你的教育
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情景等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正确地引导和培养。
1、
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运动项目由于运动技能的复杂性,
学生在学习和练习
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
挫折、
徘徊不前、
暂时的倒退等问题,
此时学生若灰心、
消沉、失望,那么整个教学就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因此要跟上教学的进程,
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发展自身的素质、
品德、
能力,
并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
在管理上就应达成师生间默契,
并用制度的形式来约束与协
调学生的发展。
2
、按能力水平分组,充分利用竞赛杠杆原理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一定的竞技性
和竞争性,
正是由于这种特性,
才能吸引广大的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他们的学习热
情。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如果不按学生的能力与水平来分组,
在能力和水
平相差悬殊的情况下,
学生相互之间的竞争性和竞技性都会降低,
学生的学习热
情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3
、正确的归因教育由于中、小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可能造成不
正确或不全面的归因,
因此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运动技术练习过程中失
败与挫折的各种原因,才能使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做全面正确的归因。
别外还要引导学生从内在可控因素——努力方面进行归因,
这是因为努力因素是
自己能够认知和控制的,
即使失败也不会降低期望水平或怨天尤人,
从而有益于
维持动机的强度。
4
、不断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反馈体育教学中有关学习结果的反馈学生坚持目标
和修正目标,
它是行动过程中最有益的动态调节信号。
适时、
适量的反馈能帮助
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状态,
体验成功感觉,
能激发学生产生进一步坚持
目标和努力学习的欲望,使已有的动机得到强化。
三、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
而
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因此,
学生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是可
以拓展的,
是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来培养的。
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
我们可以通
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1、
以“如何学”为教学设计基点以往体育教学设计中,
教师对“如何教”考虑
得较多,
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和技术的容器,
而忽视了学生学与练的兴趣,
对如
何让学生乐学、
爱练考虑的得较少。
导致学生感觉不到运动的乐趣。
因此我们要
转变观念,
强调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巧妙的学生的兴趣,
将学生的学
习方法和练习方法、学习过程作为教师教学基点考虑。应该从“学生该怎么学、
能怎么学、
最好怎么学”分析的基础上来设计,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
这
样学生创新学习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
所以,
一切都应该从如何有
利于学生的“学”为“教”的出发点,
而最佳的切入口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
2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新颖和难
度、深度安排的适当(一般指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最近发展区”)是激
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前提。
如:
让中学生再去掌握小学一、
二年级就已掌握
的滚翻动作,
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滚翻的动作要领,
学生当然不感兴趣。
如果安
排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学生就会产生和已有的经验联系不上,
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新
颖性、
难度适中并和已有的运动经验联系的知识、
技能最感兴趣;
当学生对所学
内容产生似曾相识又陌生、需要经过主观努力,反复练习,不断积累,才能逐步
掌握时,
伴随这一练的过程会不断产生满足身体和精神需要的多种运动体验
(成
功的快感、同伴的合作、意志的磨练等),这种体验才会给学生带来对体育运动
的更多的关注、投入和参与。
3
、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教学方法的切入点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见到
部分学生“喜欢课外体育活动,
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我们认为,
造成这
种现象的主要责任在我们教师。
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造成的,
我们
很多教师是为教而教,
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
没有考虑货币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
得主动,
练得积极。
要改变这一现象,
教学方法的改进应该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
学习兴趣为切入点,
以有利于学生的“乐学”、
“乐练”为出发点,
运用合理的
教学方法力争做到人人爱上体育课。
4
、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状
况、性格类型等个体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否则,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难持续。
教师只考虑学生要“听话”“要乖”,
却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
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但他们更多的是被动参与。这样单一、枯燥、
整齐划一的组织形式,
学生怎么会有愉悦的情绪,
怎么会有学练的积极性?我们
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改变以往老师前面教,学生
后面学的单一的组织形式。
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大胆展示等多种
组织形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