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升学压力大,学生和家长更重视文化课。 由于升学的压力大,中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文化课学习上,他们上体育课有的是迫于纪律的压力,有的是为了单纯的调节,有的是为了从紧张的文化学习中得到暂时的解脱,更多的则是因为学校对体育课的安排而出于无奈,不得已去应付。
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了初中体育升学考试制度,对初中的体育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当初中生一旦进入高中,知道高考是没有体育项目的时候,这样在初中阶段他们由于要参加升学考试而培养的体育主动性就大大减弱了。 另外社会、家庭给予学生的升学压力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重点大学,而考大学的唯一标准无非还是文化课成绩。所以绝大多数家长都不希望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运动场上。久而久之,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被泯灭了。 (二)应试教育对体育课有制约,无法保证体育课教学正常开展 有些学校对体育教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视。
大部分学校不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体育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没有得到加强,体育教学的环境与条件得不到明显改善,必要的体育设备和运动场地不健全。造成体育课教材教法选择缺乏多样化。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氛围。
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其他科目教师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现象普遍存在,中学生绝大部分活动时间被占用。更有一些班主任、校领导发现某同学体育不合格,会到体育教师那里说情,要求“放一马”。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就显得不足,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安排被动应付,达不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安全问题和教学内容陈旧制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有可能发生运动损伤,也会有发生教学事故的可能性。导致学校领导、体育教师思想上背负一定的思想包袱。学校怕担责任,体育老师也怕出麻烦,所以一部分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应付了事,只是为了教学安全考虑,不钻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学手段,久而久之学生感觉没有新意,宁愿在教室里上自习,也不愿意到操场上体育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课的开展。 (四)大部分学生体质差,不爱上体育课 一部分学生自身对体育的意义认识不足,锻炼意识淡漠,学习兴趣低下,从而导致学生不爱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
久而久之,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得不到显著提高,不能完成体育老师要求的锻炼任务,致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降低了对体育的兴趣。 二、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措施: (一)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 教师要掌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让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好,也是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揭示体育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的同时,同时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也能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有力后盾和积极拥护者,真正从思想的深处接受和认同体育的重要性。
(二)以体育游戏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游戏活动仍然是中学生十分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在游戏活动中有较强的教育机遇。游戏是在欢快愉悦中进行的活动,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心理方面的满足,缓解学习疲劳。由于不同的与体育游戏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因此,体育游戏能适应孩子身体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同伴之间的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游戏过程中与同伴交往多了对孩子的群体生活和学会合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乐趣,同时也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别人合作的能力。 (三)利用竞赛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 运动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胜后的成就感是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中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要注意竞赛的方式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否则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积极性。“成就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当他们稍有进步时,就及时适当的给予表扬鼓励这样能使其兴趣更趋于浓厚积极性更高。 (四)创新体育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大胆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应用电视、电脑等多媒体,使学生对体育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一些体育教师应该培养自已动手的能力,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制造一些简易运动器材,开辟运动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创新体育课的教学形式,要精心设计,力求有新意,充分发挥教师、学生、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的优势,课堂教学就会变得丰富、形象、有趣味,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这样的课必然会使学生情绪饱满、兴趣浓厚、越上越想上。体育教学过程要灵活多变,根据学生年龄、性别、认知等不同,引导学生学习的自主作用,让学生自愿参加体育运动,通过自身体育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
(五)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体育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师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提高体育的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专项知识技能。
学生非常注重体育老师的形象,教师的仪表、姿态,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教师的体态、仪表举止和技术动作示范等方面会使学生产生羡慕的心理。这种心理活动的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一个体魄强壮,体形匀称,姿态潇洒,动作优美,示范准确,身着整洁运动服的体育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