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心理教育,根本上说解决不了学生跳楼的问题,最多起点防范的作用,很多情况下连“防范”的作用也发挥不了。不要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报太大的希望。
为什么这样说?
1、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有隐蔽性,冲动性的特点,很难提前发现和预防。
未成年人跳楼,很多情况是“情急之下、一时冲动所为”。提前无法预知,或者很难及时发现。另有一些是有长期原因、造成心理问题的跳楼,对这一类学生,如果能及早发现,家校达成共识并共同努力,可能会提到很好的作用。即便这样,有时候也是百密一疏。你不可能24小时都跟着学生,如果心理问题没有解决,稍不留神依然可能出问题。防不胜防。
2、有些孩子跳楼,确实是心理问题导致,太过敏感和脆弱等。但孩子心理脆弱的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大环境的综合产物。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能改变的。
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但如果造成孩子不健康的大环境不改变,寄希望于通过单一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学生跳楼的问题,希望不是一般的渺茫。也就是说,孩子跳楼的原因不是心理健康教育能解决的,只能说有限“治标”但不能“治本”。
3、心理问题孩子的“供给”量太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十分有限,顾不过来,不可能有效防范。
学校的师资有限,师资的能力有限、学校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有限,心理问题的筛选、诊断、甄别、建档、跟踪、监控、防范等等,工作繁多细致,专业专职的心理老师(很多学校还没有专业专职的心理老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等等,都需要通力4作,才能发挥发挥作用。……想想,这样工作能防范几个跳楼的?
不是我悲观,如果家庭、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不改观,学生跳楼将是各个学校的常态!
所以各位校长、老师,不要庆幸自己的学校没有学生跳楼,迟早的事!即便你使劲撅着屁股做工作也无济于事!
更不要想单靠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跳楼的问题,目前我看不到解决的希望!
4、很多跳楼的孩子心理健康没有问题,是为了“面子”或“某个证明”跳楼的,是对某些处理方式的反抗行为。
这个情况下,未成年人的行为正显示了“在成长、成熟过程中中,对自我尊严和被尊重的渴求“。如果不给他这个面子(走向成熟人才要面子),他会以死相求。这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普遍特点,因为他认为没有别的办法表达自己的诉求。这就是未成年人。你可以认为他不成熟、不珍惜生命。但这跟心理健康没有关系。应该说跟不尊重学生的处理方式有关。
所以很多情况下,学生跳楼是家长或老师对孩子问题处理不当造成的。跟孩子的心理健康没有关系,是大人没有充分尊重和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的。
不要动不动说孩子心理不健康。“被尊重”正是一个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诉求!
如果生有可恋,活着才有意思;如果生无可恋,活着就是折磨受罪,谁还愿意活着?何况是孩子!
无路可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