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10年第四季度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楼主看这个行不?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如何构建中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如何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吕吉军 临泽县板桥镇中心小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富有创造性和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通过系统地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断推向深入,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效课堂、新课程实施需要高效课堂、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需要高效课堂的实现。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在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课前优化教材: 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浅显,图文并茂,但知识点比较零碎。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我在课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研究,理顺各知识点的关系,进行适当的增减。如在六年级上《保护我的电脑》这一单元内容时,由于现在家庭电脑普及率高,大部分六年级学生家里都有电脑,操作较熟练,知道如何应用杀毒软件来保护电脑。于是,我适当增加了一些教材上没有的计算机日常维护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回家后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家里电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故障,还受到了家长的表扬。 二、课堂导入的优化 课题的导入是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骤。“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题导入就能吸引学生,对整节课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五年级教《学做幻灯片》时,我先让学生作自我介绍,然后教师利用演示文稿进行介绍,学生马上感受到演示文稿的好处,主动积极投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通过对比和情景的创设,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更高涨。 三、学习任务的优化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科学,“任务”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它将决定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学生是自主探究还是被动接受。因此,设计真实的、开放的、可操作的“任务”能有效驱动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创新。 1.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的学习任务 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任务太枯燥,脱离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求知特点。因此,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本内容之间寻找切入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的有创造发展空间的学习任务,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创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学习WORD自选图形时,我给出的学习任务是:根据自己的理想,设计一张未来身份的名片。要求:①有单位、职务、姓名、单位标志图片 ②名片要有边框或阴影效果 ③有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填充效果设置等。 学生马上被这一“任务”所吸引住,他们设计的名片什么形状都有,想法很有创意,制作非常美观,知识应用恰到好处。下课后学生们意犹未尽,笑着依依不舍地离开教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