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大力推广,体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社会地位,也以无穷的极限和魅力挑战感召着人们。 “以人为本、健康育人、终身体育”新的思想理念贯串着体育教学的始终。而课内的练习时间非常有限,只有通过课外体育训练来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如何激发培养学生课外体育的兴趣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通过实践教学结合学生身心特点,采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体育项目、教材;加强教师自身的知识、技能、技术水平及能力素养,从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是搞好课外体育运动,激发学生课外体育兴趣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课外体育,兴趣培养,学习兴趣,终身体育,自主学习
体育本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充分张扬展示的科目。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革新,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以人为本、健康育人、终身体育” 的思想理念贯串着体育教学的始终,体育这个久远的代名词越来越显示他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价值。而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现实并非如此,由于体育专业教师、运动场地的不足,设施陈旧滞后,一味追求运动竞技成绩等,导致很多学生对其失去兴趣,甚至感到厌烦,远离体育课堂,对体育课的关注越来越少,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更是在学校教育的地位不高。体育与智育本来是不矛盾的,课余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应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但由于不少学校领导、老师未能正确认识两者关系,因此还存在矛盾,主要表现是:凡学习好的学生,既便是身体素质出众,体育成绩突出者也不愿意参加课余体育训练,而参加训练者大都是或被认为是无心学习,成绩差,升学无望者。
造成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我认为一是一些学校领导和老师没有把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到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为国争光的战略重点的高度上来抓,缺乏长远的培养目标,主观努力不够,对培养体育人才的态度与抓“升学率”的劲头相比,可以说是“顺其自然”。另有甚者,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开展训练仅为了比赛和名次,没有比赛就不训练或是临到比赛才匆忙训练,导致训练不系统、基础不扎实,浪费了人才。用急功近利的方法去提高运动水平是不可取的;二是学校对体育训练管理工作分工不明确、效率低;三是社会对学生课余体育训练认识不够,造成家长不支持孩子参加体育训练社会对体育的片面理解。由于世俗偏见,“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一度成为搞体育者的代名词,还有受旧社会遗留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陈腐思想的影响,把搞体育看成是蹦蹦跳跳的体力活动,没出息。受此影响,不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愿参加训练,就连有体育专长的学生也会退避观望。这种局面如不扭转,则是教育的重大失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体育兴趣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明确锻炼身体的目的、启发自觉,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是培养学生课外体育兴趣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运动兴趣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接触、参与、实践、认识体育运动过程中获得的。不少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目的并不明确,仅停留在“玩”、“活动舒服”等表面认识上,忽视了身体锻炼的社会意义。这就需要加强锻炼身体的目的教育、启发自觉。毛泽东说:“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让学生认识到上好体育课,搞好课外活动和业余训练的意义,有利于增强体质、掌握技术、促进健康、锻炼意志。体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保障,也是升学、就业的需要,即使学成毕业、参加祖国建设、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这就需要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当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明确之后,就会自觉树立目标,身体力行,通过活动体验锻炼效益的不断反馈,由于体育情感与练习兴趣的有力支持,坚持参加课外身体锻炼的行为越发自觉和积极,认识、情趣、行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占据中间环节的情感与兴趣,自然随之同步而高升。
(二)、正确选材、灵活教法,让学生在课外体育的天地里充分享受成功与失败、挑战与考验的心志检阅,是培养学生课外体育兴趣的基础。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兴奋剂和强化剂,教育家德可乐利指出:“兴趣是个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闸被打开,并规定的流向”。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要善于找准教材及新知识的生长点,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导入新课,引发体育兴趣。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实现学生“由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的根本性转变。
一般来讲,学生学习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导”是教学的支柱,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当然,这种要求应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在课外体育教学指导中,根据不同的课型与教学目标,可选用直接导入、实验导入、体育游戏导入、图像直观导入、问题导入等等,巧妙地运用,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强化学生学习动机,从而引发体育运动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创新教学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定向探究反射。因而,教师应遵循直观性、互动性、新颖性的原则。从学生的身心特性出发,选择教材,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诱发课外体育兴趣。教学内容难易度要适合学生接受的水平,过易过浅的教学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过深过难的教学内容,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外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深浅适当,难易适度,并且要求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所掌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水平较差的学生也都能跟上教学要求,这样就能获得学习上的满足感,体验新奇的刺激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课外体育教学中,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可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相反,单调呆板的方式、方法,只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只要课中出现新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利用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就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1.2、鼓励探究尝试。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充分享受成功和失败、挑战与考验、磨练与锤炼的心志检阅。
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促使学习取得成功,而成功有可激发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可根据课外运动教学计划教学进程的不同阶段,采用形式生动多样的教法,唤起学生注意和兴趣。
面对一个新教材,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即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学生能探索出结论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教师要深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充分享受成功与失败、挑战与考验、磨练与锤炼的心志检阅。
2、在完成体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教师在课外体育指导中,应注意教材新颖、教法多样、讲解示范、辅导练习,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趣味性等原则。
(三)、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和人格魅力的感召是引导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教师的思想、道德、情操、人格和知识,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是学生的直接楷模。因此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要求。在训练实际中,不管训练条件、天气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坚持,应提前到训练场地,等候学生,应该在全体学生都离开训练场地后,才能离开。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酬,如果与训练相冲突,都应以训练为重。训练中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余训练的时间不减少,才能以身说法,教育学生,树立威信。
此外,要想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学科的最新理论知识,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信息,提高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在教学和训练中,充分发扬民主,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有事大家商量,对学生一视同仁,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拟定学习和训练计划,指导学习和训练,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客观的评价。
(四)协调各种关系
4、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学习环境的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基础在于师生间的相互尊重。新时期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互信的。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训练方法,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还要经常找他们谈谈心,交流情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照顾,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在宽松的训练环境中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主动投入到训练中来。另外,由于师生的和谐,更能使学生从老师的热情中找到自信,克服怕苦怕累的心理,增强勇气。
4、2协调学生学习、生活、训练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了竞技水平,但学生可能在学习中出现因训练疲劳而影响课堂效率、家庭作业质量等现象,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如不能很好的解决此问题,轻则会影响到训练队的生源,重则影响队员的终身。如何解决呢?首先,要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白学、训并重的道理,从而促使他们能更加努力学好文化课,提高文化成绩。其次,作为体育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力争想办法把此问题的负作用降低到最小,甚至可以向两者相互促进的方面而努力。第三,在日常训练中,如何才能协调好学生学习、生活、训练之间的关系呢?体育教师与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做好交流、沟通、配合。以此减少学生运动训练与学习间的压力。及时了解学生各阶段的身心状况,改进工作方法,让学生能更好的训练,健康成长。
总之,要提高全民素质,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外体育兴趣关键之所在。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极大地培养提高学生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和智育及安全教育,我们有理由相信,全体学生会健康成长,他们将来肯定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一定会撑起祖国未来的一片蓝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