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编创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一个小学生如果有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就一定有益于身体的健康成长;有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品德修养就会不断进步;有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学得轻松,也一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由此可见,习惯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成长发展都至关重要,我们能否从习惯入手,逐步纠正和培养小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呢?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课堂记录比较混乱,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研究教材,有组织的教学,教学环节要环环紧凑,让学生能够静下来聆听音乐。老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在科学的方法中逐渐培养孩子良好的聆听习惯。
1、充分发挥想象。
在一开始欣赏音乐时,老师不要干扰学生,让他们闭上眼睛聆听,充分发挥想象,在听音乐的时候孩子眼前都出现了什么画面?让学生全身心地聆听,对作品的情感、情绪做出回应。第二遍听时,老师可以适当引导,让学生感知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等因素,在欣赏课堂上,主要是内心深处的感动。
2、.巧妙的设计——聆听的方法
聆听音乐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在音乐课堂导入的设计上,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编讲音乐童话故事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创设各种音乐情景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播放音乐之前要教给学生聆听音乐的方法: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有目的地聆听;有比较地聆听;抓住重点反复聆听;整体聆听等等,我们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总而言之,我们要善于进行音乐教学设计,突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特点,引导他们有意识地聆听。
3、理性的聆听——养成好习惯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欣赏的“初步感知阶段”以感官欣赏为主,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通过音响、节奏、旋律等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从理论上说,应以欣赏者独立自主的聆听为主,应该完全是音乐与欣赏者身心的一种撞击与融合,欣赏者凭借自身的理解与感悟陶醉其中。音乐不仅是一门抒发感情的艺术,而且还能通过音乐形象的逻辑性来表达深刻的哲理性思想。
我问过六年级学生:一首歌曲或者乐曲播放出来,你们在听什么?有的同学说听歌词,有的学生说听旋律,有的学生说听唱歌,有的说听歌手唱功,有的同学说听背景音乐等等,虽然说这样的“听”大多是很肤浅的“听”,但是对这样五花八门的回答,我又是相当满意的,说明同学们并不是完全盲目的聆听音乐,每个人聆听的侧重点都不同,收获就不同。作为教师一定要用心驾驭好课堂,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聆听音乐,抓住时机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内心感受,然后进行聆听总结、讨论,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对音乐审美的升华。很难设想,一个对音乐一无所知的人会热爱音乐,会表现音乐,因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指导小学生从音乐表现要素方面、音乐情绪情感方面、音乐体裁与形式方面、音乐风格与流派方面等五个方面进行聆听音乐。当然,我们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面面俱到,我比较赞成在同一堂课里有侧重地解决一两个问题的做法。另外,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该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我们要通过聆听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喜欢音乐,并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比如: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坚持运用聆听式审美教学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要尊重学生对聆听音乐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
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会给小学音乐课堂上增添无穷的活力和乐趣。它能创设或展示音乐作品情景,创造音乐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合体,视听结合能使小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塑造一种美的氛围,使音乐形象在小学生的心灵中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让小学生更好地喜欢音乐。音乐欣赏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然后又归到感性,形成自己观点的认识过程。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我始终不渝地坚持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理性的聆听,有目的地聆听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优美动听、高贵典雅的主流音乐,并且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要听好音乐”的习惯,这个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获得了好评。
4.快乐的聆听——情感体验和想象
聆听音乐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音乐以其特有的美感愉悦本质和富有感染力的音响,唤起小学生的共鸣,激发小学生的情绪,陶冶小学生的情操,音乐是人情感体验的产物,反过来也对人的情绪产生一种刺激,人受到音乐的影响,便会引起情感的波动。比如:多听高尚的音乐,会使人的品格高尚起来;多听铿锵雄壮的音乐,会使人的意志坚定起来;多听清新优美的音乐,会使人的行为美善起来。古今中外许多的政治家和科学家,大多是很喜欢音乐的,有的还颇具音乐才华,如物理学家欧拉发表的音乐新理论超出很多音乐家的理解力;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编著过音乐符号谱及音乐词典;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同时又是小提琴演奏家,他曾经说过:“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无所成”。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之一,我们需要它,是因为音乐它能够给人带来快乐,使人的精神上产生美感,正如海顿所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聆听音乐的同时会有各种多变的生活形象涌现在脑海里,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搜寻生活记忆中的情绪,展开音乐的想象力,把它用恰当的语言描绘出来。比如:在欣赏腾格尔演唱的歌曲《天堂》时,我让学生静静地闭上眼睛聆听,并且想象着我们的蒙古大草原——悠扬的琴声响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蓝蓝的天空、飘飘的白云、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地、奔驰的骏马,一望无际的自然风光和无比辽阔的苍茫景象,真是好极了!这时候的同学们完全融入神奇美丽的大草原之中,并且尽情地陶醉着快乐着,享受着这美妙的音乐。
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多花一些精力去研究科学的方法,走近学生,让他们知道聆听音乐习惯的重要性,只有让孩子们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我们才能在音乐课堂中发现更多的美丽风景,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到音乐、感悟音乐、热爱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