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要求全社会都要关心中小学安全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工作,通过举办讲座、知识竞赛、观看交通事故案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组织交通安全训练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坚持和完善小学生放学路队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保障学生交通安全的各种制度。要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预防火灾、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等事故的教育。教育广大师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研究部门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安全事故已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现在,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有关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和预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有80%以上的意外伤害事故可以避免。
据调查,涉及学校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达20多种,包括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这些都危害着青少年身心健康。调查结果还表明,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地方依次为:学校(51.44%),公共场所(36.32%),自然环境(10.44%),家里(1.8%),其中学校是家长们最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地方。调查分析认为,学生在校受到伤害事故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学校防范意识不强、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设施条件差造成的,也有由于学生自身行为不当造成的。
专家呼吁:保护学生安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学校要把安全教育真正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家长要切实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把安全教育列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目前正进入春季多雨时节,也是中小学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高发期。各地要加强预警和隐患排查,尤其是南方年初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地区,特别要防止洪水、暴雨、校舍倒塌、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危害师生安全。广大中小学要注意加强教学、生活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广泛开展以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为重点的健康教育活动。各地在组织学生春游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并制订预案,加强管理,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严防交通、溺水、食物中毒和其他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确保安全。
有关领导指出: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尤其是要教育学生注意游泳安全,不到江、河、湖泊和水库游泳,不搭乘农用车上下学,不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广大中小学生要认真学习安全知识,积极开展逃生演练,熟练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主动遵守各项安全行为规范,做到“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使自己远离危险,平平安安,健康成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