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中学课程中的最重要学科之一。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要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它是学习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必须的工具。可以说,没有数学,也就不可能学好其他学科;其次必须有钻研的精神,有非学好不可的韧劲,在深入钻研的过程中,就可以 略到数学的奥妙,体会到学习数学获取成功的喜悦。长久下去,自然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激发出学好数学的高度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下面就此问题谈谈。一、提高教师自身数学功底作为了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其数学功底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数学专业知识的了解,二是实施中学数学教育的能力。中学数学的教育目的是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提高素质,陶冶情操。然而,事实上,目前教师掌握的数学应用知识寥寥无几,他们大多数只能在口头上向学生保证“数学是有用的”,努力规劝学生勤奋学习,却不能指明数学之用在何处,因而往往缺乏证据的空洞说教。有些教师至连书本出现的应用题都分析、解释不清楚,或者搞得很繁杂,致使学生一见应用题就害怕,一和实际联系就手足无措,更别提对数学的兴趣了。所以我们要作一名有着好的数学功底的教师,对教学满腔热情,对数学有执着追求,才能让学生喜爱数学,更能让学生领略数学,领略人生。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不喜欢“严肃”的教师,因而教师的教态要和蔼可亲。理解和关心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他们明白老师的一片真诚。要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成教学活动的朋友。教师可以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成果?”“谁想说一说?”“哪位同学愿意资源共享一下?”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评价,如:“你和老师的想法相同”“很有创造性,真好”等等,这样做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首先要肯定他们的勇气和胆量,再给予一些提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才敢想、敢问,从而激发他们继续主动参与的兴趣。三、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质疑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质疑,释疑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强烈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学生的思维搞活,从而提高数学课堂质量。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当我讲完了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几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之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只学会计算这几种图形的面积,但实际生活中遇到许多图形并不单是上述几种图形,如农村的田地,把它们看成几何图形来解决,就是一些不规则的多边形。我们如何来计算这些田地的面积呢?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再适时诱导,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学习的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四、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数学存在于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把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活动的形式串起来是实践活动的根本,在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中学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中阶段常用的实践活动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一)动手做的活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动手做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修理家中或班级中坏了的课桌椅等);教学图形的全等之后,让学生制作进行图案的设计等。这些教学改变了以往的简单化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二)游戏竞赛活动初中生虽然已经不是小学生了,但仍然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游戏公平吗”一课时,开展小小的课内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游戏者,体验转盘﹑掷立方体﹑摸球等游戏的过程,理解游戏为什么不公平或者为什么是公平的。(三)实际测量活动这类实践活动主要针对数学教学中“利用全等三角形测量距离”等。于是我设计了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学校内两个花坛之间两端的距离及两幢教学楼两端的距离,当然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去测量。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内驱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教师应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境地,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还有很多,很多,对于不同条件的学生方法都不尽相同,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探究。
兴趣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内在动力,它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改变学习心态,激发学习热情,培养顽强意志。可以说,浓厚的兴趣能使人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甚至废寝忘食的巨大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益。而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构造和谐师生关系。大部分初中生由于基础不好或者数学课堂单调枯燥,导致厌学,作为教师,我们如果不顾学生实际和感受,一味采取打压,逼着学生学,只会恶化师生关系,并令学生放弃数学学习。因此,建立亲友般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基本保证。初中生有强烈的向师心理,他们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感情不稳定,一旦受挫将萎靡不振,丧失学习兴趣和斗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情感教育,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使比较抽象的材料学起来也不感到枯燥,学生则以一种积极的主动方式自觉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通过幻灯投影的演示、电视录像等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变换、曲线的坐标变化、平面几何图形的重叠、旋转;立体几何图形截面的形成、空间图形等等。这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形象观的视觉会给学习数学留下鲜明和深刻的印象。在数学学习上练习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高低、兴趣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需要,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浅显易懂,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寓理深刻一些,布置的练习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对基础差的学生多练一些基础题;对基础好的学生可布置一些灵活题目和难度较大的思考题,使每人学有所获,有所进步,同时认真做好辅导工作,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越过学习上的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节奏的快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慢,都应由课堂上学生对数学教学信息反馈来确定,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表扬”这个手段来激励学生,做到多表扬,少批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