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社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投入了更大的关注。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儿童,他们不仅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同时也需要完善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因此,有儿童教育学家就如何培养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儿童向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提出了忠告:教育孩子不要急于求成家长应该把孩子看成是正在不断进步的个体。正如园丁种花一样;在花园里栽种之后,几年间你辛辛苦苦地坚持给他浇水,他只长了几厘米;某一年你却突然发现它一下子蹿高了将近1米。所以,每个孩子的成熟速度是不一样的。但家长一定要耐心,给他们成长的时间。逐渐向孩子灌输对学习的热爱告诉孩子学习就是探险,也许他慢慢就会产生热情。和学校学习所不同的是,父母在家里主要要从艺术创造力上来引导孩子,甚至可以通过图书角等,和孩子一起来体验学习的乐趣。告诉孩子勇敢地坚持自己的意见让孩子明白有时候大多数人的意见也可能是错误的。因此要敢于坚持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因为害怕与众不同而发表违心的意见。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而少用惩罚应该在撒谎没有发生之前就同孩子一起讨论诚实的重要性。用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是最不可取的。不要忘了这么一个道理:教育就像治水,在于疏导,而不是堵截。打骂是教孩子使用暴力如果被打骂过的孩子果然变老实了,那是因为他们的心里充满了恐惧,而不是真正地理解了自己的错误所在,这也不能帮助儿童确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只会教会他暴力是一种很好的控制别人的办法。要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就需要你自己先做出表率。给孩子以闲聊的乐趣平常在家里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能放松地讲出他们心里所有的喜悦和困惑、恐惧、失望、压力……鼓励其说出自己所有的想法,甚至包括对你的不满。这会帮助他把你当成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还能培养他自我表达的能力。教育学家特别提醒,与孩子成为朋友这点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尤其进入青春期后)他们感到说出实话总不能得到家长理解时,他们就会很容易地走到危险的道路上去。儿童心理问题的治疗对儿童心理障碍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针对儿童的主要问题,由心理医师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谈话、游戏、环境调整等手段,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的方法有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感觉统合治疗等。对于有些问题,还需进行家庭治疗。有些问题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药物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那么,怎样才算是真正爱孩子呢?也就是说应该如何掌握爱孩子的“分寸”呢?第一,要有理智的爱。这就是说,在爱孩子的过程中,要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克制那些无益的激情和冲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父母必读》一书中的序言有这样一段话:“子女固然由于父母方面的爱的不足而感受痛苦,可是,他们也会由于那种过分洋溢的伟大的感觉而腐化堕落。理智应当成为家庭教育中常备的节制器,否则孩子们就要在父母最好的动机下养成了最坏的特点和行为了。”这段话讲得十分深刻。然而,我们有些父母,尤其是相对年轻的父母,对待孩子的关系上,往往缺乏应有的“分寸感”。他们对待孩子往往是无原则的,过分地宠爱。有的对孩子姑息迁就,任其发展;有的只知道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衣锦食美,却不懂得给孩子良好的精神食粮和思想营养。这样。势必把孩子惯坏、宠坏。这种“爱”是盲目的、有害的。第二,热爱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严格要求也是热爱孩子的一种体现。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说,严格要求正是出于深切的爱。所以,做父母的不应该受盲目的爱所支配,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当然严格要求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严厉、动辄训斥打骂,而是要做到以合理为前提。同时,态度应该是耐心的,循循善诱的。严格要求,对孩子来说,是很主要的。这是因为,孩子们往往缺乏经验,是非界限有时不清,而且对自己情感和行为往往也不善于独立控制。如果家长对他们不严格要求,他们往往还不能主动、自觉地学习和按行为道德标准来行动。因而,这就更需要父母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严格的要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但是只有爱不见得教育和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来,而应该把热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综上所述,父母对子女一定要怀着带有严格要求的热爱,千万不要溺爱姑息孩子、过分地迁就孩子与宠爱孩子。一定要有理智,有“分寸感”。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有良好个性品行的优秀人才。
儿童教育专家的忠告有哪些内容?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