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孔子: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语录: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不学礼,无以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②老子:主要指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另老子一词在口语中有多种用法。
语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③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语录:1、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2 今重不为不义攻国。 3备者,国之重也。 4 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5 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6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7 万事莫贵于义。 8 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9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
④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语录:(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
5:【荀况】(前313-前238)
中国先秦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学家。
荀况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培养士、君子和圣人,发挥教育在国家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生无贵贱、智愚与贫富之分,使人们产生区别的唯一力量是教育,环境对人也发生积极或消极作用,提出性恶论,认为教育能够化性恶为性善;荀况重视道德教育,礼义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理论的中心;此外,他还提出了强学力行、学思兼顾、专一有恒、积渐全尽等教学方法。荀况认为在教学上教师的作用很大,教师有绝对的权威,特别重视教师的尊严。
语录:(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0)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哀公》 ) (11)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
-----------------------------------------------------------
⑥
【王充】(27-约97)
中国汉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
王充从人性可以改变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知识、才能、道德品质都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改变的。他承认把礼、乐、射、御等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提出学习必须靠耳、目感觉器官获得,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他批判了封建神学,提出了一些唯物主义的教育思想主张。
主要著作:《论衡》、《讥俗》、《政务》、《养性》等。
-----------------------------------------------------------
7【周敦颐】(1017-1073)
北宋哲学家、教育学家。
周敦颐的教育主张以学为圣人为宗旨,认为教育的目的正是要使人们善恶归善,求得仁义中正。他尤其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认为君子进德修业是学习的根本,知识是为德育服务的工具。在教育和学习方法上,他主张要靠自己的学习和思索,也要有教师和朋友的指导作用。
他的著作有《通书》、《太极图说》等被后人编为《周子全书》和《周濂溪集》。
-----------------------------------------
⑧
【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学家、教育学家。
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认为理是超然于物、无处不在的、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绝对精神。在教育方面,重修白鹿洞书院,订《白鹿洞书院学规》,修复岳麓书院,从政之余,执教达50年。提出明人伦的教育和学习的目的,重视儿童教育、大学教育,还提出了适时地启发、教人有序等教学方法和原则。他的学生将其读书方法归结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
朱熹编著的《蒙童须知》、《小学》、《近思录》等在宋末成为封建学校的教科书。奠定理学基础的著作有《西铭解义》、《论语集注》等。
语录: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类别:教育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类别:读书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类别:修养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类别:友谊 守正直而佩仁义。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守: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类别:道德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类别:道德 朋友,以义合者。 类别:友谊 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 底:同“的”。 类别:道德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类别:读书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类别:修养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类别:修养
---------------------------------------------------------------
⑨【韩愈】(768-827)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学家。又称昌黎先生。
韩愈曾任地方官,支持提倡地方教育。他把学校教育作为统治人民的重要工具,主张把教育与刑法并列起来。教育的内容是《诗》、《书》、《易》、《春秋》。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主张;另外也十分重视先秦儒学一贯主张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应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韩愈教育思想的精华在关于教师问题的论述,反对耻学于师。韩愈还十分注意人才问题。在韩愈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
他的主要教育思想集中表现在《师说》、《进学解》、《子产不毁乡校颂》及《潮州请置乡校牒》等文章中,此外还有其弟子李汉编的《昌黎先生集》等。语录: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 说》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5]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听颖师弹琴》) ·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 · 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 ·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事业无穷年。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师说》)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 圣人无常师。 (《师说》)
---------------------------------------
10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徽州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语录: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教育是立国之本。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