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教产品有早教机器人、早教机、阅读绘本等,启蒙教育对许多家长来说都是个难题,作为家长一方面希望能给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希望他们可以成龙成凤,一方面又害怕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偏差从而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就比如3-6岁的孩子,这个阶段是他们人生中学习效率比较高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这个时期孩子的智力教育已经得到社会和家长们的广泛重视。而在3岁前后这个阶段是孩子发展口语的关键时期,在4岁前后这个阶段是孩子发展视觉形象的关键时期,4-5岁的孩子最适合发展书面语言,6-8岁的孩子最适合发展第二门外语,这个阶段的学习效率是很高的。有专家进行过研究,人的智力发育一般到17岁已经是达到了顶峰,如果按此来算为100%,那么50%的智力发育是4岁之前发育完的,30%的智力发育是4-8岁阶段完成的,而剩下的20%的智力发育才是8-17岁完成。由数据可见,孩子从出生到7周岁阶段,他们的智力发育比例可高达80%。这样的结果,足够让家长引起对学龄前孩子智力发育的重视,家长们的任务就是在这个重要阶段,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但许多家长在选择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又会不断陷入纠结,毕竟对于孩子亦或家长来说,正确的早教方式的选择是双方共同学习的第一步。其实要想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理念,现在都已经有专业的早教机构,也有专业的早教产品。只要选择的产品适合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开发智力,达到启蒙教育的作用。早教机构的优势当然不用多说,但对于年纪尚幼的孩子,还有那些不愿或没有条件去上早教机构的小孩,早教产品就成了最佳选择。市面上的早教产品众多,如早教机、阅读绘本、早教机器人等。综合多方面考虑,给大家推荐一款实用的早教机器人产品――蛋壳当家。作为教育机器人,蛋壳与市场上大多数机器人产品不同的点在于它是可独立运动,且能和孩子、家长进行交流的智能产品。为了全方位保证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品牌特地设计了轮子自动缩回的功能,严格保证蛋壳在与孩子进行互动、做游戏的过程中不会撞到孩子,也保证了机器人产品不会轻易损坏。并且蛋壳的承重能力可达100kg,不用担心它会像早教机那样,时时刻刻防止摔、碰、倒。而且就目前为止,市面上的机器人产品大多数功能匮乏,只会简单的诗词背诵与朗读,且多数不具备独立运动的特点,也无法达到承重等特性,这是推荐蛋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总而言之,早期教育固然重要,但选择适合孩子的早教方式和产品才能事半功倍,面对早教,作为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循序渐进。选择蛋壳当家早教机器人品牌,就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心的教育伙伴,启蒙教育,一个蛋壳当家就够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由新华社2010年7月29日电正式对外公布,这是继《医改方案》后涉及新“三座大山”之一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该《纲要》二十二章七十条,内容可谓很全,此前草案便公布于世,征求意见也可谓很充分。既然是全面性的纲要,教育产品的定位便应首当其冲,是公共产品还是准公共产品?有没有商品?如何划分?这与教育能不能脱离“三座大山”之一密切相关。然而,就这个纲要而言,教育产品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并无明确的答案,从中的研读也颇费周折。 《纲要》在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明确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如果从“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这句话来看,将其定位为公益性而且还普惠性,便是公共产品,但研读完全篇后,只有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定位可以称为公共产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目标,因为还有很多的费用和差异,还要解决择校问题和学校的均等化问题。 我指出这一问题并不是强调所有的教育产品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但不同的定位和区别的对待却是应该明确的。尽可能增加准公共产品和公共产品的范围也是需要的,特别是有政府补助又需要花钱购买的准公共产品,如何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对残疾人和一些弱势群体的特殊教育,如何做到这一点就缺少交代,高中及同学历的教育有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远期考量?特别是有条件的地方公共财政能不能将其纳入?这涉及到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公平问题,而且在现实中已有出现。 另外与此有关的几个问题,包括幼儿教育中高收费、贵族化的倾向如何对待?特别是利用行政资源开办的这类幼儿教育如何走向?包括义务教育阶段所谓的“民办班”和贵族学校问题如何对待?包括大学成了国家教育投入的重点后,如何惠及到受教育者?具体地说就是降低费用,让能够考上大学的普通家庭甚至是贫困家庭学生能上得起。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责权利到底如何区别?私立学校能不能参与公平竞争,得到类似公立学校的某种财政补助?比如,“教育券”理论,国家的财政补贴分配到受教育的人身上,再通过持券人的选择实现“二次分配”的公平。 也许,《纲要》只能是“纲”,两万多字也不能涵盖这些,但在具体实施和落实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却是不容回避,也是十分重要的。以我不成熟之见,义务教育应该完全定位为公共产品,普惠性及均等化则应成为尽快实现的目标;幼儿教育最起码应该是准公共产品,而且不仅不能鼓励还应该约束和遏制贵族化倾向。包括义务阶段的私立学校,应该着重于探讨和实现利用市场机制与公立学校的公平竞争,而不能鼓励贵族化倾向;高中及同学历教育,即使不能纳入义务教育,也应该尽量强化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对特殊教育包括能到高中阶段的特殊教育,都应该作为对弱势群体的特别关爱和和谐社会的需要,比照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已不排斥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之外的商品化,但国家不应该让这种商品在某一个领域变成垄断。而所有的公立大学都必须体现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另外一方面就是要更多地探讨对受教育者的财政补助资助,来体现这种准公共产品。 无论是公共产品还是准公共产品,都应该排斥市场化,但却不应该排斥市场机制。这些产品是通过人来提供的,而所有的人或就教师等总体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不可能回避市场机制而独善其身。因此需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借鉴和利用市场机制,调动教师和学校的积极性,提高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质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