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教育 > 正文

怎样长期教育孤独症孩子?

儿童孤独症常见以下行为特征 :
(1)与周围人的情感交流受限 :孤独症患儿不同程度地分不清亲人或陌生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不望对方的脸,回避眼光的接触。喜欢独处,一人玩反而自在,缺乏同情心。

( 2 )保持固定生活模式 :对生活环境要求刻板,家具的移动,以至饮食起居的改变都会引起他们情绪变化,比如:发怒或恐慌,有些患儿严重得甚至连吃饭 时坐的位置、碗和筷放在什么地方,甚至上厕所用哪个便池都不能改变。

( 3 )言语障碍: 所有孤独症儿童都具有语言障碍,只不过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一些儿童孤独症患者多言,但领会能力低,常用词不当。发音不正,自言自语和发出怪腔怪调;而另一些则可能在一岁左右时还会说一些简单的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反倒越来越不爱说话、拒绝说话甚至发展到完全沉默不语。

( 4 )不安多动: 孤独症患儿常坐不住,活动过度,以脚尖走路等。他们的注意力分散,习惯东张西望,或作伸颈、装相等怪异姿势。

一般来说,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就可诊断为儿童孤独症:
( 1 )人际交往障碍——对人普遍缺乏情感反应,严重影响社会性相互作用;
( 2 )语言障碍——语词性和非语词往和想象性活动严重减少;
( 3 )兴趣和活动异常——多动、刻板、重复或仪式性行为,严重约束了生活活动

  孤独症是一种艰难的终生性精神残疾,它可能与包括智力迟钝的其他障碍一同发生。有孤独症孩子的父母并不冷漠,他们与任何其他人一样热情,富有爱心。 每 100 个患孤独症的儿童中, 5 至 10 人将成长为独立的成人, 25 至 30 人会取得好的进展,但仍然需要支持与指导,而其他的,很不幸,严重的残疾将持续下去,他们不得不依赖于他人。 
确诊你的孩子患了孤独症是一个令人痛苦的创伤,你会仿佛觉得失去了你的孩子,当然,你可能已经失去了你原先所憧憬所盼望的孩子,然而,你还是有一个活生生的、可以通过不断进步而给你带来快乐的孩子,因为通过适当的照顾与教育,通过治疗与帮助,患有孤独症的人可以减少行为症状、促进发育,并尽量尊严而独立地度过一生。如果你的孩子在 12 岁时能够进入一所正常的学校学习,他的孤立感将得以减轻,生活将不再那么无望。而对大约一半的孤独症儿童来说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所以,如果你不想放弃孩子的发展和进步的话,就应当尽早送他进入特殊教育机构 —— 孤独症儿童矫治学校去进行训练和学习,在那儿,专家和极具爱心的教育工作者们将给予孩子们一种涉及群体活动的日常治疗。治疗涉及强调音乐、语言、游戏及运动的群体活动,并且有一种针对进步、成绩的奖励体系,以及许多其他的疗法、计划和疗程。

国际上常用的矫治孤独症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行为治疗 :即对患儿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矫正。一般采用在高度结构化的环境中,由经过专门学习和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特殊行为矫正。由于患儿的缺陷及其家庭环境的个性差异较大,因此,应有专家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除了在专门设立的特种教育机构中进行治疗外,还应当以家庭为基地,通过训练父母,取得家庭成员的密切合作,以达到行为治疗的最佳效果。

训练治疗: 主要是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开启和建立患儿的感觉器官和大脑神经系统之间的正常联系,使其逐步具备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和社会化进程。同时,大脑功能的逐步健全也有利于尽可能排除患儿的病态行为,如刻板、自伤、狂躁、挑食、抽动、大小便失禁等。

教育治疗 :主要目标是教会他们一些有用的社会技能,如生活处理能力,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能力等。这里主要涉及到的是社会教育环境。当一个孩子被诊断为 孤独症 后,即使他(她)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但如果被排斥在同龄伙伴的集体之外,获得良性发展的前景依然是渺茫的。这就需要患儿所在社区的幼儿园、小学具备接纳孤独症儿童的意识及师资基础,使患儿生活在一个有助的、愉快的气氛中。

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还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过激症状。使用的药物主要有抗精神病药物的中枢神经兴奋剂、抑郁制剂、维生素等。但许多药物都具有非常大的副作用,使用时必须慎重。

  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由于国内对孤独症认识较晚,国外很早就开展的早期干预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教育措施,能使 6 岁以前发现的孤独症儿童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使其智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儿童有望在学龄期进入正常学校学习。

早期干预的主要范围是儿童的五大行为领域: 在运动方面 ,包括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这些运动都可增强儿童的手眼协调性,促进大脑的发育。 在语言方面, 包括语言理解、发音和表达。 在认知方面, 包括视觉认知,如辨别颜色;听觉认知,如辨别声音;触觉认知,如感受冷热;常识认知:如对数字、大小、长短、上下、颜色等的理解和认识。 在生活自理方面 ,包括训练他们自己洗脸、洗手、刷牙、穿衣、穿鞋等基本的生活能力。 在社会交际方面 ,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和集体游戏,纠正与他人交往中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如怪叫、冲撞等;进行社会交往的培养,使其学会与外界沟通,回归社会。

虽然训练不能让孤独症患儿彻底痊愈,但训练对于孤独症患者的矫治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孤独症儿童由于本身的发育障碍失去了正常健康发展的内在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只能眼看他们陷在自闭状态中而无可奈何。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孤独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得当,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好的方向 就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立。否则听之任之,孤独症儿童是很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好转的,相反往往会发展出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使得他们周围的社会甚至家人都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而由于被他人排斥,孤独症儿童的挫折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这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由此,他们将终身成为家庭的痛苦和社会的负担。

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干预工程。训练不同于服药或手术,一个疗程或一个手术后即可明显康复。训练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需要训练者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极大的耐心和恒心。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几乎在他们成长的全部阶段都需要伴随有训练矫治,因此家长首先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只要坚持正确的训练方法,您就会发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您以前认为不可能学会的东西,具备了您以前认为不可能具备的能力。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开始得愈早效果会愈好。一旦孩子被诊断(或怀疑性诊断)为有 孤独症倾向 ,就要为他提供干预性的训练,因为训练是目前被证明唯一有效的矫治途径。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患孤独症的孩子多在三岁左右被确诊,同时也因为这一时期正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 3 — 6 岁 一直是专家们建议的最佳训练期。实验证明:孤独症儿童若在学龄前经过训练,他们的智商可以提高十二点!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的有关研究工作于 1991 年证实了这一点。这一研究甚至表明,孤独症儿童学前阶段接受训练后智力发展的潜力,超过了正常儿童,因为研究中同样接受学前训练的正常儿童,虽然可以取得好成绩,但几乎不会发生智商的变化。这个测试结果,证明了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并说明 3 — 6 岁是关键期。但许多个案也证实,即使是超过这一年龄阶段,方法正确的训练也会使患儿有很大改善,放弃训练矫治,孩子的状况只会愈来愈差。所以专家告诫每一位家长: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和矫治, 只要开始就不会太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