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采用资料法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兴趣进行了研究,发现一些旧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今的体育教学。总结认为,体育教学是一门艺术,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主导”思想,努力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再次,要用赏识的眼光关注学生,体验成功、引导学生在挫折中成长,提高自信、在竞争中学会合作;最后,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之形成习惯。
兴趣是指一个人追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并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和工作的原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没有兴趣,人的活动就是被动、消极、低效率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以至于有些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因此,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原因分析
调查得出,学生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如下:“喜欢自由活动”占95%,“喜欢好玩、娱乐”占92.72%,“认为没有压力”占90%,“认为学习知识、健身”占81.82%,“其他(认为占用了学习文化课的时间或认为上体育课太苦)”占65.91%。可见,体育课中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是课上的自由活动、好玩娱乐、没有压力,以及可以学习到健身的知识和方法等。
二 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原因分析
1.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有什么样的体育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气氛,当然,也就会有相应的学生参与程度。教师导的好,学生兴趣高,反之,则兴趣缺乏。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体育教师急于求成,在课堂教学中过于严厉,经常批评指责学生,更有甚者挖苦讽刺,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心理受到压抑,个性得不到良好的发展,也不会喜欢体育课。有些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法呆板,组织教学无味,久而久之,使他们对体育课感到厌烦。还有些体育教师业务能力不精,示范动作技术不规范,不能给学生以感染力,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2.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不力
在当前的很多学校里,应试教育的思想横行,这也表现在初中体育课的教学上。为了追求体育的中考成绩,相当一部分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只抓中考项目的练习,并且对那些项目进行专业化的训练。这导致很多学生误认为体育就是中考的那几个项目,而对体育产生厌烦心理。当然,对体育的兴趣也不浓。这样忽视了中学生的正常生理发展,而只追求一时成绩的做法,不但会使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而且在未来也将会对体育产生厌恶感,这对中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将会是致命的打击。还有些体育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致使学生不能对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及作用很好地理解,使得学生认识上产生误区。比如,部分学生因为体育运动产生的效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所体现,进而影响了他们的信心;也有些学生认为虽然没有参加体育运动,身体依然很健康。这些想法都必然会影响到中学生参加体育课的兴趣。
三 培养学生参与体育兴趣的措施
1.教师示范作用的体现
常言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课堂的核心,是体育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要用生动端庄的言谈举止,渊博精深的文化内涵,以及熟练高超的专业技术来武装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以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体育教师,进而喜欢体育课,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
2.教学手段、组织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手段、组织方法的多样化,对提高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理学研究发现,长时间单调的刺激容易引起机体的超限抑制。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体育项目轮换的教学方法,当学生要对某一项目产生超限抑制时,在学习新的项目时,要重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理的选择场地、器材,给学生以视觉新颖的感观。在体育教学中,中长跑一向是学生最讨厌的项目,在田径场上进行中长跑,学生的参与情绪必然不高,如我们选择在野外进行,让学生集体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肯定高涨。当然,野外进行的中长跑是要在教师的可控范围内,安全是最重要的。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还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做到对学生的区别对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 结论
体育教学是一门艺术,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激发兴趣,实现自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断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就会使学生在体育课中乐学、乐动、乐思,在学习中得到发展与成长。对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促使学生认真参加体育课堂练习及各种锻炼,掌握运动技能及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