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设“小金库”,接受“好处费”等等,这是一些部门中,少数公职人员避开监管违法违规的“小动作”,以致形成部门贪腐的小气候,不仅个人犯罪,还带出串案、窝案‥‥‥
“小金库”,作为一种为以权谋私者提供方面的工具,尽管国家三令五申,明令禁止。可是!不知为何,“小金库”问题却愈演愈烈,以致出事了,方惊醒“梦”中人。是没有人管吗?上至国家下至地方,都有扼制“小金库”的系列法律法规和办法措施,而且各级组织大会、小会关于“小金库”衍生腐败这方面的案例也讲了不少。然而,“小金库”之风为什么禁而不止呢?
“手莫伸,伸手必被抓”,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纵观治理“小金库”的过程,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周而复始地发现问题、查处问题、整改问题、又发现新问题的过程,是“治已病”。面对这样的顽疾,必须在治理的基础上通过找寻“小金库”产生的根源,并研究制定构建长效机制,才是防治“小金库”的根本所在。然而,一些掌握着实权之人,明知违法违规构筑的“小金库”会使人堕落,令部门蒙羞,还是对“小金库”十分着迷,不计后果。而我们的纪检监察部门,存在着监督机制上不到位,尤其对一把手监督不到位,对相关的领导即便是抓了廉政学习,也打了招呼,但他们总是抱着侥幸的心里,暗箱操作,面对纪检监察部门,他们表现出自己廉洁自律的形象,不说真话,而背地却干着违法违规的勾当。对分管部门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保持缄默、轻描淡写隔靴搔痒,或通过一些会议传递信息或暗示可为不可为,眼看一些部门和干部身上滋长“毒瘤恶疮”却失去最佳“医治”时机,直到出事了,受到法律制裁了才为之后悔可惜。最初,我们的纪检监督部门通过廉政教育或专题会议传递信息或暗示,或多或少让容易滋生“小金库”的部门和掌管“小金库”的人老实了一阵子。可是,长时间没有动作,侥幸心里的驱使,使他们又猖獗起来,原因恐怕就在于只闻“雷声”,不见“雨点”。因此,想起一些部门之所以“小金库”禁而不止,不也正是如此吗?
“小金库”腐败不仅具有极大的隐秘性,而且具有较强的“防御性”。看来,要真正抑制住“小金库”使其不再发生或少发生?笔者认为,只有增加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金钱面前不动心,做到该拿的拿,不该拿的坚决不拿,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小金库”的发生。另外,从制度入手,规范管理行为,优化权力配置失衡,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统筹兼顾、实事求是消除“小金库”的另一条重要举措,控制“小金库”的发生,必须做到“雷声”和“雨点”一起来,在实践中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加强财务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制度上防治腐败。同时,还需要自上而下转变查处违规问题是成绩的静态观念,树立预防违规问题也是成绩的动态监控观念,多方着力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如会议、宣传资料、学习班、支部生活会等途径,认真组织对《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规条例的学习,不仅要组织全体财会人员认真学习,而且要组织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认真学习,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高度,认清“小金库”对国家、单位、个人的严重危害,从而严格以党纪和规章制度约束行为,清除私设“小金库”的思想根源。努力起到查处一起,震慑一片的效果,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深入,使“小金库”失去存在的基础,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