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廉洁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可见,语文学科在教书育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廉洁教育呢?《大纲》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辨证统一,要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我认为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文道统一,有效渗透廉洁教育,就要找准教育点,把好教育度,选好渗透点。
一、找准德育点,是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廉洁教育的基础。
《大纲》规定的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不是单一的,不仅有语言文字训练的教学目的,同时还有思想教育的目的。从教材来说,语文课文的内容丰富,渗透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和深刻的道德观念。因此,德育信息就载于课文的字里行间,寓于富有感情的形象之中。而一篇课文往往同时包含着几个方面的德育因素。哪些因素最能切合实际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呢?这就靠教师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可接受的层次去准确把握。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找出课文的知识点、训练点,还应找出德育的突破口,也就是找准这篇课文最主要的廉洁教育因素,即廉政教育点。找准了廉洁教育点,才能够避免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廉政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目的明确的、扎扎实实地渗透廉政教育,从而保证廉洁教育的有效渗透。
找廉洁教育点可以从课题的关键词入手。如教《金色的鱼钩》一文就可紧扣课题中的关键词“金色”。教学时,可通过几个环节来实现:1、通过解释,理解“金色”。2、设置悬念,怀疑“金色”。(一个很普通的用缝衣针弯成的鱼钩,为何是金色的呢?)3、交代背景,初探“金色”。4、理清层次,认识“金色”。(明确为什么说这么个鱼钩是金色的)5、突出重点,理解“金色”。(通过读老班长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等方面的句子,使学生真正理解“金色”。)6、体会感情,咀嚼“金色”。(通过朗读实现)7、对比教育,升华“金色”。(平时我们用的鱼钩都是银色或黑色的,是不会发光的。为什么老班长用的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是却会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呢?)这样通过抓关键词句的训练,学生既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红军长征的艰辛,从中受到了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教育。
找洁教育点也可以从课文的重点词句入手。因为课文的重点词、中心句等都是表达文章思想教育因素的点睛之笔,挖掘这些词句的内涵,便有助于对廉政教育点的把握。另外写人的文章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人物形象都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来具体体现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闪光点。如:《将相和》中,当人们讥笑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时,蔺相如说:“我所以避着不见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这正点明了蔺相如避开廉将军忍辱负重的直接原因,也是他勇敢机智,完璧归赵,智斗秦王,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基础。正是“相”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使“将”受到教育,改正错误,“将相”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可见,“为的是赵国的利益”这句话,就是这一课的廉洁教育点。
二、把好德育的度,是在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廉洁教育的关键。
我认为,开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思想实际和认知水平把握好尺度。儿童的认知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阅历的丰富而逐步提高的,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对廉政教育因素的理解程度、可接受程度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一定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思想实际和认知水平,去把握廉洁教育的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廉洁教育收到实效。否则,只是流于一种形式,不可能对学生产生实际的影响。
如我在教学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直奔点明中心思想且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感悟理解过程中感受奇丽景象,积累优美语句。让学生明白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这两者之间要辨证看待,整体理解。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实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后小结归纳学习方法,完成相关练习。像这样把握好度了,小学生才能够理解和接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及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三、选好渗透法,是提高语文教学中廉洁教育效应的保证。
渗透,说明了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不是油水分离,而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有机地实施渗透,既能强化语文的廉洁教育功能,又能引导学生透过表面,在更深的层次上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如何渗透?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教材,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用意,在领会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发掘文章的思想教育因素,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廉洁教育。也就是说,要渗透得法才能提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效应。
(一)品词析句、体会意义。
语言是思想的体现,任何思想都廉政教育是借语言表达出来的。因此,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越透彻,对思想内容的理解也就越深刻。所以,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是深刻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仔细品析,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分析其中所蕴涵的深刻思想内容。
如新课改《鱼游到了纸上》一文的教学,在分析课文时,就可抓住课文中的中心词“忘我”去以文悟道。围绕这个中心词去设计问题:什么叫“忘我”?在什么情况下会“忘我”?作者观察到的聋哑青年是怎样“忘我”的?“忘我”的结果怎样?这样,学生就可能通过对这个词的理解,去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生在品词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佩服起这位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学习态度,懂得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有扎扎实实的态度,从而学习这种精神。再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教学,可通过对“唯一”的理解,揭示大娘虽爱自己的小孙孙,但更爱祖国,更爱朝鲜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境界;还可通过理解“代价”一词在课文中的含义,让学生懂得:朝鲜亲人为我们付出的是亲人,是鲜血,是生命,是数不清的日日夜夜,是说不尽的关心帮助,是千金难买的情谊。这样,学生在品析和理解中,就自然而然受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
(二)挖掘中心,领会用意。
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都是通过文章的中心表达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对文章的中心挖掘得深,概括得准,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这就要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在概括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理解达到感化,从而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对于那些中心思想蕴涵得比较深的课文,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层层分析,逐步理解体会。例如写景一类的课文,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充分运用课文内容,将学生引入到作品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中,通过语言文字,欣赏课文中美丽的自然景色,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我们便可通过课文中优美语句的朗读、欣赏来达到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具体教学可通过以下环节来完成:1、理思路,领略结构美。(两次游,各有侧重。树和鸟构成了鸟的天堂这一完整和谐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2、品语句,赏析画面美。3、重朗读,体会意境美。4、归中心,理解情感美。这样层层引出课文的中心,让学生领略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感染。而一些知识性的说明文,则可在学习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使学生在了解科普知识的同时,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感情朗读,体会思想。
任何一种思想都是寄托在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的,只有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才会和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使之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而重视朗读训练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感知“道”,接受“道”。学生在感情朗读中,通过不同语气、语调易进入文章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教育感化的目的。如:《桥》一文,就可充分利用朗读的作用。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集体轻声读,表情读,背诵性读,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语调、语气及表情来表达对老支书的怀念和感受他在危险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的人格与精神。
总之,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要有效地渗透廉洁教育,就要找准廉洁教育的点,把握好廉洁教育的度,选好渗透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文道统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