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还是“鸡娃”?其实教育并不只有这两种选择。在决定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养方式之前,我们更应该了解的是:3岁儿童正在经历怎样的发展阶段,它有什么样的特点,以及什么样的支持是他们当前亟需的?有的放矢的给予,因时制宜的制定教育方法,才能让教育事半功倍。
3岁的儿童处于吸收性心智阶段,他们需要安全、丰富、有序的环境以供成长吸收性心智:指孩子吸收和内化生活体验从而得到成长的心智。
简单来说,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台高清的摄影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全都无意识地吸收进来,作为成长的素材来建构自己。而且这些吸收来的素材,还会被孩子内化成肉身,并留下终生印记,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眼便能看出家庭出身的原因。所以,安全、丰富、有序的环境(家庭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供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这是孩子吸收营养的土壤。
利于儿童探索的环境营造
3岁儿童利用感官认知世界,做中学,才能实现具象到抽象的转化儿童喜欢啃咬东西,喜欢用小手到处摸摸,这都是在用感观来体验世界的表现。3岁的孩子仍然处在这一阶段。我们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是以老师讲,儿童听为主的,知识以抽象信息的方式进行传递,而儿童尚未构建好自己的大脑,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尚不足以支撑知识的吸收,即便记住了,也是通过儿童时期强大的记忆力来“死记硬背”,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吸收的效果。
要想让孩子理解圆形,就给孩子一个圆形。
他看到了,触摸到了,感受到了,这些具象感知都会成为他今后抽象逻辑的基础,帮他更好地理解抽象思维。
3岁儿童要争取的是生理的独立,生理独立是自信心、内驱力等得以实现的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儿童自己能够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对于3岁的儿童,生理的独立是他迈向成长的第一步。自己穿衣,自己洗漱,自己吃饭等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正是培养他独立性、自信心和对世界的掌握感的关键。
3岁儿童处于语言、精准动作等敏感期,结合孩子需求,进行侧重培养敏感期(the sensitive periods)是指一个生物刚生下来,还在成长的时候,所获得的一种特别的感觉力(sensibility),它是一种短暂的倾向,仅限于获取某一特定的特质或特征,一旦取得该特质,该敏感期即结束。简单来说,就是儿童在某一特定时期,会表现出对某种特定技能的强大兴趣和学习偏好,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迅速掌握并内化。
根据儿童敏感期的特点,3岁的儿童正处于语言、精准动作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进行语言、体育锻炼方面的培养,也会收获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同敏感期出现时间分布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到:“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所以父母们与其为了选择“散养”还是“鸡娃”而头疼,倒不如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为儿童提供安全、丰富、有序的成长环境,让儿童能够体验到“做中学”的快乐,并根据儿童敏感期有的放矢的提供教育素材,以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不教而教的效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